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論壇】創新農業科技,助力春耕備耕

龍文進

2024年04月02日08:2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論壇】創新農業科技,助力春耕備耕

【光明論壇】

眼下正是各地春耕備耕時節。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湖南考察時,來到常德市鼎城區謝家鋪鎮港中坪村,走進當地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范片區,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備耕進展,聽取高質量推進農業現代化情況介紹,並同種糧大戶、農技人員、基層干部一筆一筆算投入產出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有14億多人口,糧食安全必須靠我們自己保証,中國人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要建設好高標准農田,推行適度規模經營,加強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領,加大良種、良機、良法推廣力度,在精耕細作上下功夫,進一步把糧食單產和品質提上去,讓種糧也能夠致富,進而吸引更多農戶參與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真正把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之路走穩走扎實。”

建良田、供良種、配良機、推良法是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的關鍵。良種良法良機良田深度融合的基礎在於“良”,農業科技創新在此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從各地實踐來看,通過應用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裝備,對育秧育苗、插秧播種等種植環節進行全方位支撐,能夠減少人工投入,提高生產效率。

以南方雙季稻地區集中育秧為例,雙季稻集中育秧通過專業化分工,既能提高秧苗質量、遏制直播稻、提高抗災能力,也有利於推廣良種良法和水肥管理、促進機械化和規模經營、縮短生長周期,還可以節省育秧成本、降低農戶勞動強度,從而推進“單改雙”、擴大雙季稻面積。2023年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辦公廳聯合發文支持雙季稻省份建設集中育秧中心,政府對播種出苗車間、育秧溫室大棚、育秧設施設備等給予適當補助,將育秧方面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范圍,提高重點區域水稻插(拋)秧機的補貼額測算比例。當前,多地把集中育秧設施建設作為推動雙季稻穩面增產的核心舉措來抓。例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石陂鎮在科技小院和農技人員的幫助下,利用全新智能化恆溫恆濕育秧工廠,通過育秧播種機、智能化催芽機、育苗溫室等流水線高效有序作業,大大節省了育秧面積和育秧時間,還有效解決了再生稻頭季育秧易受倒春寒低溫影響爛秧爛種的問題。同時通過節約生長期,為下一季作物生長留下更多的時間。從各地實踐來看,集中育秧對種糧大戶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但小農戶由於自身品種需求、信息不對稱等原因,與集中育秧的銜接還需進一步增強。

提高播種種植環節的機械化率是春耕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超過73%,但從機耕率、機播率、機收率三者相比較上看,機播率明顯較低,特別是水稻的機播率。由於地理條件不同,南北水稻機械化水平差距十分明顯,南方地區水稻的機播率更低。雙季水稻機械化育秧移栽是水稻機械化中的難點,水稻機械化移栽對於緩解南方多熟制季節茬口矛盾、提高水稻復種指數具有重要作用,但對大田整理要求高、育秧配套要求高,移栽機具投資大、操作技術和通用性要求高,農忙季節調度安排難度大,加上由於機械技術本身的原因導致機器插秧在部分地塊上的效果不如人工,這些都限制了水稻機播率的提升。

農業科技創新還改變了原有部分品種的“春耕”模式,變“春播”為“冬播”。在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當地在國家滲水地膜旱作技術科技特派團專家的指導下,從2021年開始通過使用生物降解滲水膜旱作技術,創新性地連續開展冬播谷子種植,緩解了春夏連旱造成的谷子難播種問題。冬播谷子出苗早、長勢好,成熟期提前,抗病虫害能力更強,能夠避免霜凍造成的減產,谷子品質也更好,既可以賣出更好的價錢,還可以復種冬小麥、油菜等其他農作物,實現糧油作物“兩年三作”,最終實現增產增收。

農業科技創新是春耕備耕工作的重要基礎,也是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的關鍵支撐。未來,要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和戰略科技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加強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推廣,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要統籌基礎設施建設、經營主體培育、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等各項工作﹔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多措並舉、多方聯動,全力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為全年農業豐收增產、農民增收致富奠定堅實基礎,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作者:龍文進,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農產品市場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