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鍛造現代農業的科技翅膀

於法穩

2024年04月02日08:17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鍛造現代農業的科技翅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種業振興、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新征程上,以科技創新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推動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為現代農業發展插上科技翅膀,將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增動力、添活力,有效支撐農業強國建設。

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裝備水平明顯提升。當前,我國農業科技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前列,整體上形成了少量領跑、多數並跑和跟跑的科技基本態勢,主要農產品產量和單產水平在世界范圍內位居前列。據農業農村部數據,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提升至2022年的62.4%。我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無人駕駛、北斗導航、自動控制等得到廣泛運用,各種智能化農機設備涵蓋播、種、噴、收、運等各個環節,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減少了生產成本,還提升了農產品品質。

我國作為傳統農業大國,農業強國建設任務重、涉及范圍廣。農業科技創新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強勁引擎,也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所在。世界農業強國的共性特征之一,就是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強,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在80%左右。與此相比,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還存在一定差距,農業科技和裝備水平依然存在一些弱項。

其一,農業科技供給與需求仍存在錯位。高校和科研機構作為農業科技供給的主體,將關注點聚焦在農業科技的理論創新上,對我國農業發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尤其是對一些關鍵理論與技術的研究關注不足,導致農業科技供給與需求之間出現錯位。

其二,種業發展依然存在短板。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種業核心技術創新水平依然有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種質資源挖掘、技術創新應用及商業化育種體系建設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的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任務艱巨。

其三,農業裝備環境要求與農業生產實踐相脫節。我國農業生產仍以小農戶為主,耕地碎片化嚴重,在一定區域難以與智能機械等先進農業科技相銜接。農業裝備供給側沒有充分考慮我國農業生產的實際特征,尤其是不同區域農業生產對科技需求的差異性。這是建設農業強國過程中一個較為明顯的薄弱環節。

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農業科技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的強勁引擎和關鍵利器。為此,應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堅強支撐。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基於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思維,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充分考慮我國人多地少、耕地有限的現實,用高水平的農業科技、現代化的物質裝備,逐步提升農業機械化、設施化、智能化水平,破解資源稟賦制約,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

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生物育種、農機制造、智慧農業等重點領域,強化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佔領農業發展高地。特別是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的種質資源庫,實現農業科技供給與農業實踐各環節的有效融合,促進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以實現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確保重要農產品種源自主可控。

增強農業裝備創新。充分考慮農業生產的區域適宜性、種植模式以及種植主體的適宜性。農業科技和裝備應在投入品的綠色化、生產過程的清潔化、廢棄物的資源化等領域實施創新,推動農業綠色發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對農業生產環境狀況進行實時監測,通過大數據綜合分析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案。農業科技和裝備與農業全產業鏈實現深度融合,為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