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論壇】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支振鋒

2024年04月01日08:1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論壇】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光明論壇】

人工智能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圍繞“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作出部署,並首次將“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寫入其中。這將為新一輪人工智能新技術新應用創造更好的發展機遇,加速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核心在人工智能。創新主導,科技驅動,以創新鏈催生產業鏈,以產業鏈壯大價值鏈,成為現代經濟繁榮的關鍵。產業革命背后是技術革命。科技革命帶來新的生產要素,優化傳統生產要素,改善生產的組織和管理,從而培育新產業,形成新生態,促進新發展。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驅動下,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以科技創新的動力變革驅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和效率變革,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人工智能可以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和組織效率,降本增效﹔可以替代危險或特定崗位的人力,創造新型就業崗位,優化勞動力要素﹔可以為傳統制造業智慧賦能,改善生產要素結構﹔可以提高新藥研發效率,提升金融風險監測水平,推動自動駕駛等,促進新型技術和服務創新﹔還可以實現圖像識別和搜索,優化公共服務等,增進社會福祉。人工智能新技術新應用溢出性強、牽引力足,給全球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塑造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具有顯著的“頭雁”效應。

全球經濟躍升,得益於人工智能。作為牽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的集成性技術,人工智能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推動數字經濟迅速發展、廣泛輻射、全面滲透,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特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現突破后,不僅在金融、醫療、制造業、交通運輸、教育、文化、零售和電子商務等各領域迅速滲透,賦能千行百業,還促進了芯片、算力、半導體、光模塊等關鍵技術領域,以及基於各類識別技術構建的軟件產品、解決方案和技術平台等人工智能自身產業鏈的極大繁榮。有知名國際機構測算,隨著更多以自然語言處理為核心技術的先進生產力工具被採用,未來10年全球年均GDP有望增長7%,約7萬億美元。各國紛紛圍繞人工智能展開激烈角逐,以期借人工智能之勢在新的歷史變局中搶佔國際競爭優勢。

新質生產力發展,離不開人工智能。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乘信息化東風,逐數字化浪潮,成智能化之勢,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網絡強國戰略指引下,有關部門先后出台《網絡強國戰略實施綱要》《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初步形成以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為骨架的網絡法治體系,特別是實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關於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和《關於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應用場景的通知》等政策舉措,推動“算賦百業”,不斷豐富智慧農場、智能港口、智能礦山、智能工廠、智慧家居、智能教育、自動駕駛、智能診療、智慧法院、智能供應鏈等應用場景,成績斐然。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業採用率已達15%,市場規模約為14.4萬億元。專家預測,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為全球貢獻近90萬億元的經濟價值,其中我國將突破30萬億元。中國人工智能創新水平已進入世界前列。

高質量發展新賽道,機遇在人工智能。當前,我國已形成從底層芯片、通信設備到平台的完整產業鏈,具有互聯網應用領先和大市場優勢,但仍然面臨特定制程芯片被“卡脖子”、高質量數據和語料存在缺陷,以及自主原創性技術不多、國際話語權較弱等挑戰。“人工智能+”行動將促進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盡快形成,支持平台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形成更加完善的數據基礎制度、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治理機制,加速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特別是聚焦人民群眾教育、醫療、養老等生活需要,鼓勵人形機器人等一系列領先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突破,加快布局超大型智算中心、無人駕駛、未來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多模態人機交互、工業理解計算及代碼生成等創新性未來產業,將實現以新技術新產業帶動生產力深層次變革,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發展之道,創新為要。新一代人工智能越來越成為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抓手,成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以更大力度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以扎實舉措牽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必將有力支撐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提供新的澎湃動能。

(作者:支振鋒,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