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加快培養涉外法治人才(觀察者說)

馬懷德

2024年03月29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涉外法治人才在涉外法治工作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和作用,加快培養涉外法治人才是做好涉外法治工作的關鍵。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涉外法治工作,對培養涉外法治人才提出明確要求,強調:“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加強學科建設,辦好法學教育,完善以實踐為導向的培養機制,早日培養出一批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涉外法治人才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需要著眼全局、統籌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政策配套,抓好貫徹落實。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全面提高涉外法治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為加快推進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建設夯實人才基礎。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涉外法治人才大多從事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等具體工作,肩負著用法治方式更好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職責。因此,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既要遵循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更要注重提高其政治素質。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各方面,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抓緊抓好,把思政教育與法學教育貫通起來,實現育人與育才相統一,確保人才培養工作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教育引導廣大涉外法治人才堅持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武裝頭腦,自覺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始終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在實際工作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培育過硬專業素質。涉外法治人才既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也要有卓越的涉外法治業務能力。為此,要創新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式,鼓勵高校不同專業和高校之間開展橫向合作,加強校際聯合培養,探索聯合授予學位等培養方式,建立跨校跨學科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國際型涉外法治人才,努力提高涉外法治人才專業素質。此外,涉外法治人才需要具有較強的外語能力,才能勝任涉外法治具體工作。可加強本科和研究生跨校貫通培養,遴選外語專業優秀本科畢業生進入法學院校攻讀涉外法學方向的法學碩士、博士學位,培養外語法學雙精通的人才。強化外語、國際政治、國際關系、國際經貿、世界歷史等課程教學,增加非英語語種法學教育。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交流,探索“國內—海外合作培養”機制。

  增強教育實踐導向。法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涉外法治人才培養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實踐課程體系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針對現階段學生實踐能力相對欠缺、創新開拓本領不足等問題,要加強以國際法、國別法、比較法及案例、實務、研討等為核心模塊的涉外法學實踐課程體系建設。同時,推進高校公共外語教學改革,鼓勵法學專業學生修讀多語種課程,培養學生“一精多會,一專多能”的外語能力。積極與涉外政府部門、涉外審判機構、涉外仲裁機構、國內外著名律師事務所、涉外企業等單位開展深度合作,搭建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教學實習實踐基地,選派學生實習實踐,參與調研談判、文件起草、案件處理等工作。加強與國際組織合作,選派學生到國際組織等單位實習。開展模擬法庭辯論賽等形式多樣的涉外法學學科競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研究涉外法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育人。

  促進教師專兼結合。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是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開展好涉外法學教育、培養涉外法治人才,關鍵在教師,必須打造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法學根底深厚、熟悉中國國情、通曉國際規則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要巧用“外腦外力”,探索“高校—實務部門聯合培養”機制,引入具有豐富涉外法律實務經驗的專家,開展雙邊多邊條約談判、涉外司法實踐、案例研討等實務課程的講授,參與學生指導工作,實現優質實踐教學資源進課堂,讓更多學生更早接觸、參與涉外法律實務。同時,也要加強對專職教師隊伍的培訓、選拔和管理,吸引國際法、國別法等領域知名外國專家加入,推進專職教師隊伍參與協助實務部門工作、助力解決涉外法治重大疑難問題,加強高校教師和實務部門人員雙向交流互動,提升教師的國際視野和能力水平。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9日 09 版)

(責編:劉圓圓、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