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菲 熊中華
2024年03月27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藝術教育的內容、模式、方法等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為高校藝術教育改革創新提供了契機、拓展了路徑。我們要深刻認識人工智能給高校藝術教育帶來的影響,更新教育理念、豐富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培養更多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藝術人才。
轉變教育理念。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手段的快速發展和應用,顯著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比如,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學生在獲取藝術設計等相關學習信息時有了更多途徑,在學習藝術設計理念、藝術設計技能的過程中也有了更為直觀和形象的視覺感受。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以更好適應這一新變化新機遇。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人工智能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系,正確認識和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更好感知事物、理解文化,有效運用新技術手段進行藝術創作和表達。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等,努力培養適應未來藝術環境的高素質人才。
拓展教學內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引入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如人工智能原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技術。開設跨學科課程,如人工智能與藝術、數字藝術創作等,讓學生有機會探索人工智能在藝術領域的應用,拓展視野和思路。建設藝術教育教學資源數據庫,讓學生更加便捷地獲取自己需要的專業知識,科學規劃學習路徑和學習方式。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對學生作業或作品進行分類管理存儲、科學分析研究,將研究結果應用到教學指導方案的設計撰寫中,更好實現因材施教。
創新教學方式。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高校藝術教育,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輔助教學、人工智能個性化教學等方法進行改革創新,為學生提供更豐富、更真實的學習體驗,為藝術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改造傳統教學環境,引入人工智能互動教學平台,採用人工智能教具,創造人機融合的教學模式,全方位打造交互式、沉浸式、信息化的智能課堂。可通過虛擬教研室、虛擬工作室等方式打通學校、學院、產業間的壁壘,建立跨學科的教育教學平台,通過知識整合、跨學科課程設計、項目合作、學術交流和共享資源等方式,促進人工智能深度應用。舉辦人工智能藝術展覽、創作比賽、沙龍等,讓學生分享和展示自己的創新成果,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和創作水平。
加強實踐教學。藝術教育不能僅僅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需要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相關技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基礎。在實踐教學方面,人工智能技術也有著巨大賦能潛力。可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加強與相關企業、研究機構的合作,緊密對接產業,以快速適應新技術和產業變革。鼓勵學生參與到與企業合作的設計項目中,讓他們在實際工作中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在藝術領域的具體應用﹔鼓勵學生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制作作品,參加各種比賽、創作營、藝術展覽等活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創建虛擬的藝術實踐平台,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創作和嘗試。此外,可積極引進具有數字媒體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背景的專家和教師,加強對現有教師隊伍的培訓,以更好開展實踐教學,努力培養創新型、復合型藝術人才。
(作者單位: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7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