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從五個維度深入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

林艷梅

2024年03月25日08:33    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富於創新、意義重大,不僅深刻總結了我們黨領導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而且極大地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增強了發展的文化自信。深入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有必要從以下五個維度入手,進一步深化對這一思想本質內涵、精髓要義、重大貢獻的理解。

  從物質與精神的關系角度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適應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需要。任何思想理論體系的確立,都有其現實的邏輯和理論的邏輯。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的開啟和民族復興偉大目標的確立,同時,也伴隨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增強,中國社會所發生的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不僅使科技強國、制造強國、教育強國、軍事強國等方面的發展被列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明確目標,而且文化強國的建設也被明確了具體時間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被鮮明地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寫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現代化篇”。因此,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時代進步的結果,體現了民族復興偉業對文化強國建設的厚重需求。

  理論一經形成,必將深刻地指導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孕育於新時代,產生於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它的形成和確立,必將以理論化、系統化的方式,以對中華文化之“根”的守護和對中華文化之“魂”的塑造,以深沉的歷史自信和堅定的文化自信,深刻影響和建構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深層的思想文化支撐。

  從主流與多元的關系角度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進一步加強了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宣傳思想文化領域存在的一些亂象、短板,面對國際話語敘事、國際話語競爭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時,也面對各類網絡新媒體發展對主流話語體系形成的多元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冷靜分析、系統謀劃,在加強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方面提出一系列重要論斷,出台一系列重要舉措,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這其中,起關鍵作用的主要有:

  一是強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這項工作上不能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二是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強調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強調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三是為進一步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新的部署。站在總結經驗、把握規律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七個著力”的最新要求,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從統一與多樣的關系角度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彰顯了中華文明的特點與獨特魅力。人類文明的發展既有統一性、一致性的一面,體現為總體向上、進步的進程,同時也有特殊性、多樣性的一面,體現為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都有自身獨特的發展道路,都帶有自身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特點。習近平文化思想最為重要的理論貢獻,就在於突出了中華文明的特點,突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內涵與特征。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

  一是對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概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二是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塑造。“第二個結合”的提出,其最根本的作用,就在於找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契合點,為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提供了具體路徑。三是中國式現代化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方案選擇。中國式現代化本質上是一種文明形態,是符合中國國情與特點的,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內蘊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在精華、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方式而展現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同時指出了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式現代化之間的相互區別,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新的方案選擇。

  從傳統與現代的關系角度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促進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生成。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這就是傳統與現代的維度。作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內核,由“第二個結合”所體現的,不僅是“兩種文化”——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相互結合,同時也是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相互結合,體現為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辯証互動,“古”與“今”之間的變奏回響。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

  一是對傳統價值的認同。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習近平總書記充分重視對中華民族幾千年源遠流長歷史的尊重,充分重視對本民族優秀文化基因的保護和傳承,強調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二是對馬克思主義現代文化性質的強調。馬克思主義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是對資本主義進行反思和批判的學說。馬克思主義對經濟決定作用的強調,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地位的主張,對社會結構的劃分和對歷史演進規律的揭示,決定了這一學說的科學性質和現代性質。習近平文化思想充分重視並強調這一點,指出,“馬克思主義把先進的思想理論帶到中國,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三是在傳統與現代的張力中塑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不斷被賦予中華文化的內涵,日益成為中國的和本土的,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另一方面,中華文明則完成自身的重塑轉型,“從民本到民主,從九州共貫到中華民族共同體,從萬物並育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實現從傳統向現代的跨越,構筑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從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角度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促進了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不僅具有重要的中國意義,同時也具有重要的世界影響。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上。“全球文明倡議”強調我們要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作為一種新的文明觀,“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並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著重要的現實原因和厚重的歷史背景。

  一方面,這是由中國式現代化的和平屬性決定的。中國式現代化本質上是一種和平的現代化,既不主張向外輸出中國模式,也不要求其他國家復制中國的經驗和做法。另一方面,這是由中華文明的包容性決定的。中華文明的包容性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的開放胸襟和博大胸懷。以“全球文明倡議”為基礎,在對待西方文化、外來文化問題上,我們需要明確一點,這就是秉持開放包容,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特別是那些對推動創新發展有重要意義的文明成果,真正做到洋為中用,推出一批匯通中西的文明成果。而在推動“文化走出去”問題上,在提高當代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國際話語權問題上,則需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通過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傳播好新時代中國聲音、展現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形象,更好地將中國立場、中國主張、中國方案、中國道路呈現給世界,讓世界認識新時代的中國。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