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時評】充分發揮新型研發機構“頭雁效應”

江利紅 韓彤

2024年03月25日08:2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時評】充分發揮新型研發機構“頭雁效應”

【光明時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作為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產物,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資源集中、管理制度合理、產研鏈接緊密、人才管理科學,這幾方面的優勢使得其可以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並應用在產業和產業鏈上,促進各項生產要素更順暢流動。近年來,伴隨著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新型研發機構加速在全國落地,規模效應顯現,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科技產業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集中國家優質資源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2021年12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進一步明確了新型研發機構“投資主體多元化、管理制度現代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用人機制靈活化”的建設要求和目標。推動新型研發機構有序發展,充分發揮其“頭雁效應”,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更多新動能。

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是科技創新新型舉國體制的集中展現,機構的投資建設主體不再局限於政府相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各類企業、產業聯盟、各種社會組織等都可以通過獨立或者聯合投資的方式參與建設,由此可以更有效地形成合力,把政府、市場、社會等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高效集中和整合各方優質科技創新資源,提升科技創新效能,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持續提供新動能。特別是,大量扶持和激勵政策的出台,激發了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積極性。比如,科技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的若干措施》明確,對於外商投資設立的新型研發機構,可在基礎條件建設、運行經費等方面予以支持,釋放鮮明信號。

新型研發機構在管理制度上與機構發展規律、科研規律相契合,為科技人員提供舒適友好的科研環境,激發更澎湃的創新動力和活力。近年來,我國連續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規,明確新型研發機構原則上實行章程式管理,董(理)事會決策,院長、所長、總經理負責的治理結構。在一些地方的探索實踐中,新型研發機構實行任務為導向的績效評價管理模式,不斷優化“軟”環境,為人才干事創業、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生態,同時也為科研機構的管理優化探索出一條新路。

新型研發機構可以更多、更靈活地採用市場化運行機制,注重研發與產業的深度鏈接與緊密貼合,重視市場對研發方向、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型研發機構正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為讓新型研發機構發揮更大作用,安徽省啟動新型研發機構“領航者計劃”,組建高質量專業服務隊伍為新型研發機構孵化的企業提供上市指導,加速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進程。

此外,新型研發機構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方面開展了靈活化用人機制的探索。比如,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支持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實施辦法》,通過優化人才培養與評價、創新編制使用和薪酬管理、優化外籍人才引進及服務保障等措施,為新型研發機構集聚了一批國內外頂尖人才,推動了區域新型研發機構的高質量發展。各類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人才的匯集,將激發出更大的創新活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2022年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新型研發機構共計2412家。促進新型研發機構有序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頭雁效應”與戰略支點作用,必將為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繼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賦能增力。

(作者:江利紅、韓彤,分別系華東政法大學科技創新法治保障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

(責編:黃瑾、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