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短視頻讓鄉村變得更“健談”

關琮嚴

2024年03月16日07:5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短視頻讓鄉村變得更“健談”

【屏上新事】

編者按

行進的中國,處處都是新意,樣樣都有變化。家鄉新風物、身邊新鮮事、生活新狀態、民俗新風尚,被鏡頭捕捉、被文字定格、被光影重塑,匯聚成網絡文藝作品中溫暖的故事、美妙的風景、動人的樂章。本期起,本版開設《屏上新事》欄目,從網絡文藝作品中品味生活新變、國家新事、時代新象,共同感受煙火升騰、氣象萬千的家國圖景。

當下,短視頻已成為講好鄉村故事的主要方式。它跨越時空間隔,讓人們不用親自前往也能如臨其境,不用遠赴萬裡也能觸摸到“詩和遠方”。跟隨短視頻,受眾可以徜徉在偏僻的山間小道,行走在悠長的青石板路,穿梭於秀麗的山水之間,漫步在世外桃源般的古村寨,俯瞰銀裝素裹的雪鄉,山川、美景、風物、民俗、古建在方寸間迤邐而出。

伴隨鄉村短視頻創作隊伍的日益壯大,對鄉村的發掘也日益深入,可見的鄉村變得越來越細致而豐富。除了小而美的鄉村景致和返璞歸真的自然風光外,一日三餐的生活日常、山野田間的耕種採摘、茶余飯后的逸聞趣事等紛繁多樣的內容也被呈現,讓鄉村變得更加豐滿,豐富了人們對鄉村的認識。如果說看見陌生的鄉村是短視頻講述鄉村故事的1.0版本,那麼,看見不一樣的鄉村則成為短視頻講述鄉村故事的2.0版本。村超踢出了世界波,“村BA”火爆全網,鄉村春晚遍地開花,鄉村音樂節席卷各地,短視頻裡不一樣的鄉村正在顛覆人們的傳統想象。

曾經有一段時間,深厚的鄉村題材創作傳統,在文藝創作者頭腦中凝固定型,使得他們在面對鄉村時,往往輕率地、想當然地展開憐憫、想象和抒情,始終述說著一個記憶中的、幾近凝固的鄉村。而現代的鄉村生活,每天都在發生著新變,面貌遠遠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在網上頗受關注的短視頻《阿魯阿家 美麗的家》,就展現了現代鄉村的新模樣。浙江省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裡,永安寺塔穿梭千年、現代產業創新發展、年輕人追求夢想以及市井裡的煙火氣、青山綠水間的垂釣等畫面揭曉了蘊含文化之風、產業之風、自由之風、理想之風、活力之風、智慧之風、運動之風、自然之風、森野之風、動感之風、科技之風、浪漫之風和溫暖之風的多維生活樣態。在豐富的短視頻中,鄉村變化被真實呈現,鄉村文化被生動表達,鄉村生活被聚焦關注。

為了展示更為立體的鄉村形象,很多短視頻創作轉向可體驗性。這類短視頻的講述主體主要是村裡人與外來者,各自代表了不同的講述視角。一種是村民自己的記錄和講述。比如短視頻中經常有村民雨后深入幽暗陰濕的雲南密林,依靠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在樹根、雜草間仔細翻尋辨認野生菌子。一次次用粗壯有力的手指撥開雜草樹葉,插入鬆軟的泥土中將菌子連根撬起,讓觀眾在舉手投足間感受尋採野生菌子的驚喜與收獲的快樂。還有村民通過鏡頭精細展示做一頓農家飯的全過程。手端著竹籮採摘自家菜地裡的應季菜蔬,取下挂在房梁上的臘肉清洗切片,抱來一捆干柴生起土灶,先放臘肉,后加菜蔬,色香味俱佳時盛入碟中上桌。一大碗米飯、一盤菜開啟了面朝青山、流水潺潺、鳥語做伴的露天吃飯場景。即便與鄉村少有時空交集、生活節奏急促的城裡人,也可以在片刻間感受到鄉村的煙火氣,盡享靜謐美好的鄉村慢生活,從中找尋久違的愜意。

另一種是外來者的記錄與講述。比如有自媒體人探訪貴州大山深處的古村寨,帶領鏡頭前觀眾一同行走在村寨曲曲折折的石頭巷道上,撫摸長滿青苔的石牆。偶遇老者,拉家常,談村史,讓觀眾以第三者的視角觀察村寨的日常,感受村民安詳寧靜的田園生活。

鄉村振興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這已經成為共識。在此視角下,短視頻關注各方力量下沉鄉村,參與鄉村建設﹔關注各種資源要素聚集鄉村,助力鄉村發展﹔關注鄉村開放包容的姿態和歡迎八方來客創業興業的熱情與氛圍,進而號召和鼓勵大家共建美麗鄉村。“學習強國”平台評選出的全國縣級融媒體優秀作品《福建尤溪:半山村的新村民》,聚焦二胡演奏家洪緯和青年舞蹈家周青兩位駐村藝術家。他們活化利用當地古民居,先后設立鄉村振興青年實踐基地、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美育教育實踐基地、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等,並通過網絡直播、短視頻進行推廣傳播。目前,已有20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青年藝術家,陸續前來半山村開展藝術文明振興鄉村志願服務活動。在藝術賦能下,半山村村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通過短視頻的點滴記錄,鄉村形象正在被重塑。短視頻讓鄉村變得更“健談”,讓景觀化、時尚化的鄉村開始走進人們的心裡。

(作者:關琮嚴,系湖州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