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

開辟了經濟發展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學術圓桌)

2024年03月04日08: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恩格斯指出:“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經濟思想提出了包括高質量發展在內的一系列新范疇,大大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術語的革命”和理論的創新發展。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總結了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其中第一條就是“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對高質量發展的研究,為深化認識我國經濟發展規律、完成好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供更堅實的學理支撐。今日刊發3篇文章,對此進行探討。

——編  者

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意蘊

趙振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征程上,隻有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意蘊,加強對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才能在實踐中更好把黨中央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高質量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科學闡明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的辯証關系,提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的基本原理。他深刻論述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是擴大再生產,“剩余價值不斷再轉化為資本,表現為進入生產過程的資本量的不斷增長”,並指出規模擴大的再生產分為兩類,“如果生產場所擴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擴大﹔如果生產資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內涵上擴大”。他還論証了要保証社會再生產能夠順利進行,社會再生產的兩大部類之間及其內部比例關系就要相協調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不懈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對我國經濟發展問題進行不懈探索。毛澤東同志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在《論十大關系》中初步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並提出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發展才是硬道理”﹔江澤民同志強調“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胡錦濤同志提出科學發展觀和“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等,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指出“發展依然是當代中國的第一要務,中國執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是內在統一的,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什麼是高質量發展、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為新時代我國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質量發展是對傳統發展方式的突破和創新。進入新世紀,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長期形成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已不可持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緊迫課題。推動經濟發展,需要更加重視消費品質、供給端質量的提高和結構的改善,重視進口在經濟增長和改善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更加重視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等的協調,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重視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高質量發展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它以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導向,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著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它既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實現供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既要求實現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又要求實現公平合理的分配﹔既要求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又要求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既注重暢通國內循環,又注重提高國際循環的質量和水平,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既注重發展新質生產力,又注重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等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開辟了經濟發展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這一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背后有著十分深刻的理論含義,也為我們繼續深化高質量發展研究提出了新課題。

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加強研究。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共產主義社會是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社會,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這從根本上決定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新時代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我們既要深入研究如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又要深入研究如何防止兩極分化,切實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圍繞夯實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物質技術基礎加強研究。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離不開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要加強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等的研究,努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圍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強研究。高質量發展是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有效良方。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擴大國內需求、防范化解風險、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等深化研究,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深化高質量發展研究

孫蚌珠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高質量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什麼是高質量發展、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規律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為深化和拓展政治經濟學研究提供了科學指引。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歷史的科學,它所涉及的總是歷史性的即經常變化的材料,它所研究的總是一定歷史階段變化的經濟關系和經濟過程的特征與趨勢。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新征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鮮明主題,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主題。我們要堅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深入研究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斷豐富發展。

深入研究具有基礎性的理論問題

研究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社會進步狀態的指示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產力發展,早在2013年就深刻闡述了歷次產業革命的共同特點,並指出“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黨的二十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質生產力”概念,並強調“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我們要深入研究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要素、特點、本質、路徑及其對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等。

研究高質量發展的社會性質和階段性特征。高質量發展是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聯系在一起的。從社會性質看,它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普遍規律,與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在科技基礎、發展手段等方面具有共同性,但在制度基礎和發展目的上有著本質區別。從階段性特征看,它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后對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經濟發展既一脈相承,又實現了新的躍升。為此,要樹立大歷史觀和廣闊國際視野,既從社會主義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中,也從資本主義及其與社會主義的關系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進行考察。

研究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根本立場的生動體現,也表明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是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的。因此,既要研究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什麼、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以此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研究如何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如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發展新動力。

深入研究重大實踐問題

研究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要求。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新發展理念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既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也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對高質量發展具有引領作用。研究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入研究體現高質量發展基本特征和內在要求的新發展理念,不僅要深入研究其中每一個理念,更要將其作為一個整體,研究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系,揭示其規律性特點。

研究經濟高質量運行。馬克思闡明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的關系及其作為經濟運行有機整體的基本特征,揭示了社會經濟關系的總體規定性。高質量發展應當是經濟高質量運行、各環節循環暢通的發展。為此,要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生產和消費、供給和需求等關系及其在新時代經濟發展中的內在規定性,研究如何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研究高質量發展對國民經濟各環節及其聯系的內在要求,研究如何提升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以及如何更好推動二者相互促進﹔圍繞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研究產業體系、市場體系、收入分配體系、城鄉區域發展體系、綠色發展體系、全面開放體系、經濟體制及其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以及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

研究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其中,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根本,要深入研究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體制機制及其實現方式﹔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礎,要深入研究新時代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認識的深化、基本經濟制度各方面及其內在聯系以及對高質量發展的保障作用。此外,還要研究如何通過深化改革創新建立和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制度,推動實現經濟治理現代化,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效能。

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策略。重視戰略策略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一以貫之的要求。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戰略和相應的政策措施。要深入研究這些重大戰略和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從這些戰略策略的運行實踐中總結經驗、認識規律,推動完善相關政策體系,為提高政策制定的質量和針對性提供學理支撐。

堅持以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

發展為了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研究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部署經濟工作、制定經濟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都要牢牢堅持這個根本立場。”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戰略研究、政策研究,無論是總體研究還是具體領域研究,都要站穩人民立場,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守正創新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加強高質量發展研究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研究高質量發展相關的理論發展史,同時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理論創新。高質量發展是全新的實踐,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出現的新現象、新情況、新變化,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高質量發展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全局性。推動高質量發展既要整體協同又要重點突破。要堅持系統觀念,研究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質量與速度等各種關系。同時要認識到,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世界經濟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經濟全球化及其發展具有很多新特點。要堅持胸懷天下,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研究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從我國高質量發展實踐中總結提煉出具有普適性的規律,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發展。

(作者為北京大學教授) 

用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高質量發展實踐

張雷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新時代以來,推動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明顯增強,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同時,推動高質量發展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面臨一些瓶頸問題。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實踐,打通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瓶頸,需要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用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為總結概括新的生產力理論提供了基礎。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認為,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要素,是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產力的發展狀況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水平以及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廣度和深度。同時,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發展,要求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一個重大創新,為總結概括新的生產力理論提供了基礎。

新質生產力是包含新質態要素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特別是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為基礎,代表著生產力水平的躍遷。從生產力三要素角度看,其“新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在科技創新推動下提升到新高度。掌握先進技術、知識和勞動技能,並能夠從事科技創新、適應數字化智能化需要的勞動者,日益成為生產力中的革命性力量。其二,勞動資料在新技術、新產業等的作用下發生新變革。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設備、自動化制造設備等全新的物質技術手段,日益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三,勞動對象的范圍和領域在科技創新推動下發生重要變化,出現了數智化設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的勞動對象。物質形態的高端智能設備、數據等非實體形態的新型生產要素,釋放出巨大生產效能並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驅動力量。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根據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要素的內涵作出了新的拓展和深化,對馬克思關於“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的概括作出了新的發展和具體化,成為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

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質生產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主導,擺脫了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具體看,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需要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是統籌區域、城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協調發展的先進生產力,需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效能﹔是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現綠色發展的先進生產力,需要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在產業結構中的推廣應用,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是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的先進生產力,需要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積極推進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是堅持共享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先進生產力,需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新質生產力不僅代表著更高的發展效率和效能,而且會帶來更高的生活品質和質量,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基本原理。

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化理論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化理論研究,既有利於總結概括新的生產力理論,又有利於進一步明確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

深化對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研究。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發展的要素條件、組合方式、配置效率的變革,培育出增長的新動力,釋放出增長的新優勢,已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要進一步分析科技創新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作用,通過科學發現、技術突破和創新應用的集合,改變過去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的增長方式,轉向更多依靠技術、管理、數據、人才等要素驅動。

深化對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的研究。從產業發展看,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新質生產力所體現出的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牽引和帶動作用,為我國制造業從大向強轉變提供了明晰思路和革新動力。依靠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要通過深化相關研究,促進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現產業間的融合與交叉創新,形成全新的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証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深化對新型生產方式的研究。伴隨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日益深度融合,生產方式也會出現革命性變化。要深入研究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對生產方式的影響,積極發揮新型生產方式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促進作用。深入研究如何統籌經濟體制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建立高標准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還要深化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研究,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4日 17 版)

(責編:代曉靈、梁秋坪)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