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馬克思主義如何理解“社會革命”

孫道壯

2024年02月14日08:17    來源:學習時報

“社會革命”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命題,貫穿馬克思主義發展歷史的全過程。那麼,馬克思主義到底是如何理解“社會革命”的呢?

社會革命的前提是具有“社會的歷史”。恩格斯曾針對18世紀的英國狀況指出:“隻有英國才有一部社會的歷史……隻有在這裡,群眾才作為群眾為自己的單個利益進行活動﹔隻有在這裡,原則要對歷史產生影響,必須先轉變為利益。”因此,隻有英國的革命可以稱得上是社會革命。在英國,利益表現為利己的、單個的利益,活動表現為獨立的、個人的原子式活動,整體利益的前提是個人利益得到滿足。恩格斯借英國社會的特殊性指明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普遍性,他不僅已經意識到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利益擁有對歷史產生影響的力量,從而確認了社會的發展並不取決於觀念,而是決定於物質利益的唯物史觀。他還指出:“16世紀和17世紀創造了社會革命的一切前提”,這個前提就是中間階級被提高到與貴族並列的地位,以及17世紀動亂之后社會關系採取了固定的形式。英國最早進行工業革命,最早出現了有產者和無產者的實際對立,產生了社會的歷史。恩格斯把英國的工人階級稱為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正是這種社會歷史和階級關系,為各國社會的未來提供了參照,為其他國家的革命提供了方向。隻要普遍的對立寓於歷史之中,對立的極端發展就會產生普遍的革命,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這個革命散見於各個不同的民族,而且它在不久的將來的實現,同時就是迄今歷史上的對立得到解決”。

社會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恩格斯指出,“社會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它既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互矛盾運動的結果,又是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雙重變革。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現在的社會不是堅實的結晶體,而是一個能夠變化並且經常處於變化過程中的有機體。”由此也決定了社會革命首先必須是一個整體性的革命,必須包含經濟、政治、思想、技術、制度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各個層面,必然深度觸及社會有機體的多重要素和多維向度,是各個革命之間的相互耦合作用,雖然它可能起始於其中某個單獨方面,但不觸及社會深層要素的純粹某一個方面的單獨革命運動往往會面臨著失敗的可能。其次,它必須是一個歷史性的革命,肩負著崇高的歷史使命和艱巨的時代任務,具備不斷喚醒人為人本身而奮斗的物質和思想基礎,在每個歷史階段的發展條件下解決所面臨的不同歷史任務。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革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群眾斗爭的必然結果,如果還不具備這種物質條件,即更為發達的生產力的產生和更為強烈反抗舊社會的革命群體的出現,那麼,盡管社會革命的思想已經完美地論証過千百次,也不具有任何實際意義。相反,如果舊的生產關系已經成為一種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舊的思想觀念也已經成為束縛人自由發展的枷鎖,那麼無論舊的社會關系多麼牢靠,它終究會被不可遏制的社會革命所推翻。

社會革命的真正力量是無產階級。恩格斯指出:“18世紀在英國所引起的最重要的結果就是:由於工業革命,產生了無產階級。”英國的工業革命是社會革命的先聲,無產階級成為社會革命的真正力量。從數量上來看,這些人佔英國人口的絕大多數,他們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的東西,“隻有通過暴力變革現有的反常關系,根本推翻門閥貴族和工業貴族,才能改善無產者的物質狀況”。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在當前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隻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第一,無產階級是社會物質財富的直接創造者,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和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第二,無產階級具有堅決的革命意志,他們隻有通過社會革命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第三,資本主義社會化大工業生產的特性決定了無產階級具有嚴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並促使無產階級形成集體主義精神,這種組織性、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是社會革命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條件。無產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力量的斗爭中,隻有把自身組織成為與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不同的、相對立的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這決定了無產階級要發揮自身的強大力量,必須組建無產階級政黨,由無產階級政黨來領導無產階級和團結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社會革命。

社會革命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就表達了對人的解放的深切關注,並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表明,社會革命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人的解放,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恩格斯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利益升格為普遍原則和人的社會關系的紐帶,而其利益的利己性,使它不能實現普遍的自由和平等,也不能實現真正的共同體。在這一社會形態中,“人類分解為一大堆孤立的、互相排斥的原子,這種情況本身就是一切同業公會利益、民族利益以及一切特殊利益的消滅,是人類走向自由的自主聯合以前必經的最后階段”。隻有當生產力得到高度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世界性交往才能建立起來,狹隘的個人才能成為普遍性的個人,個人才能聯合起來利用人類生產的一切積極成果,通過共產主義革命對人所生產的各種異己力量實現自主自覺的控制和駕馭,這才是社會革命的真實意義。這同時還意味著個人的解放必須以社會解放為前提,沒有社會這一共同體,就不可能實現對異己力量的真正控制,隻有在社會這一人與人之間的聯合體中,個人才可能擁有自由,社會才是個人獲得全面發展的手段。過去出現的種種虛假的共同體,都使人不斷遭受其中各種自發力量的奴役,隻有當人自覺認識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會力量,並把這種力量真正組織起來,不再把社會力量以各種“虛假共同體”的形式同自身相分離的時候,才意味著社會革命的真正成功,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人的解放”也才算最終完成。

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革命”思想內涵十分豐富,但從根本上來看,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革命的真正動力來源於社會發展的實踐訴求,是通過社會本身的實踐發展來完成的。

(責編:王子鋒、陳羽)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