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三個重要維度

儲新宇 崔文龍

2024年02月06日08:1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三個重要維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當前,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以高遠的歷史站位、寬廣的世界視野、深邃的戰略眼光,鮮明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時代命題,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圍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必然要求,也是歷史前進和時代發展賦予的重大任務。

  1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立足“兩個結合”

   堅守好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內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深刻把握魂脈和根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毫不動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完成了中國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最為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並結合新的實際不斷進行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更好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著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確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更好指導中國實踐。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去認識、分析中國不斷運動、發展、變化的客觀實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總結出新的客觀規律,提煉出新的理論成果,並重新回到實踐中不斷深化和發展。

   堅定不移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是維系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紐帶。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的價值體系、文化內涵和精神品質。唯物辯証、實事求是、人類解放等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宇宙觀、實踐觀、價值觀等方面高度契合,使得兩者的結合必然會產生“深刻的化學反應”,造就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定不移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融會貫通,讓馬克思主義深深扎根於中華文明沃土之中。

   “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科學總結了黨一百多年來推進理論創新的寶貴經驗,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內在機理,既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是一個有機整體。“第一個結合”突出的是中國實踐問題的解決,而“第二個結合”強調理論與文化形態的融通,更多觀照鞏固中華文化的主體性。雖然“兩個結合”在結合的對象、內容、方式上有所側重和區別,但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共同目標上是一致的。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的題中應有之義,既需要從中國具體實際中總結凝練出鮮活的理論,更需要從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養分。這就需要我們必須把“兩個結合”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辯証把握統籌推進,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2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扎根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以實踐為導向,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創造性地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問題。

   一是要緊緊依靠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實踐是認識的源泉。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認識的過程。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實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發展提供了最為廣闊的舞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立足中國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人民群眾是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主體,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集中人民群眾的實踐智慧,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訴求。

   二是要全面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價值訴求。中國式現代化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價值目標,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歷史充分証明,世界上任何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都是以文化的創新和文明的進步為先導的。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能夠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有助於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認同和理解,讓中國的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前所未有的嶄新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能夠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科學地認識世界、辯証地思考問題,激發創新創造的精神活力。蘊含其中的先進思想文化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就會轉化為改造社會的強大物質力量。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緊緊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使命任務,使我們在物質富足的同時實現精神富有,讓全體人民始終擁有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開拓進取的主動精神、健康向上的價值追求,夯實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精神支撐與文化基礎。

  3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就得益於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五千多年來,中華文明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時,始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為自身的發展不斷注入源頭活水。包容性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開放包容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

   一是要積極借鑒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因為平等交流而變得豐富多彩。隻有博採眾長,積極借鑒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才能保持蓬勃生機。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等沉渣泛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對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的吸收借鑒,是對西方零和博弈、唯我獨尊狹隘觀念的摒棄,必定會在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

   二是要堅定文化自信。人類文明的多樣性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姹紫嫣紅、生機盎然,讓“各美其美”的多彩文明在世界舞台上能夠“美美與共”,使得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成為可能。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等有不同認識,但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相通的,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追求是共同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中華民族的文明特質與世界文明體系的共同價值追求相貫通。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代表著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個民族隻有對本民族的文化傳統、文化理念和價值體系充滿信心,對民族文化的創新活力、創造潛力和發展韌性充滿信心,才能自覺堅守民族文化立場,堅持民族文化傳統,賡續民族文化血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要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弘揚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全面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三是要主動走向世界。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激蕩表現出新的態勢。在復雜的國際背景下,我們必須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新時代的中國,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造著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給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提供了豐厚素材和廣闊空間。我們要依托中國發展的生動實踐,立足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提煉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精神標識,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推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文化“走出去”,通過廣泛的文化交流合作、文化對外傳播、文化貿易投資,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進一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儲新宇、崔文龍,均系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萬鵬、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