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施鄭理:淺談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體用邏輯

2024年02月01日13:14    來源:學習強國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推動文化傳承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023年10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並以“明體達用、體用貫通”八個字總括其新氣質,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如何彰顯主體性”“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該怎樣推進”指明了方向。

“明體”與新時代的文化自覺

“明體”是一個民族、國家和執政黨在文化上對“我是誰”這個終極問題的深刻反思和真正覺悟。“體用”關系辯証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哲學的整體特質。在漢語中“體”常被引申為總體、主體、本體、本性、本質、原則、綱領和原理等。哲學意義上所謂“體”就是根本,是第一性的。“用”則是“體”的外在表現、表象,是從生的,是第二性的。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體”,就是馬克思主義“魂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在新時代現實物質生活中傳承創化的文化深層結構,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本體、本質、綱領和原理。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新時代共產黨人歷史主動和文化自覺的根本體現。從形成背景看,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之時,新興技術日新月異,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化解人類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需要依靠物質的手段攻堅克難,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誠意正心。理解習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應當從文明和文化的層面對世界發展趨勢、科技革命前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等方面進行深刻把握。從理論本質看,新的文化是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作為一種擁有獨特精神氣質的新的文化,習近平文化思想並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拼盤”和“混搭”,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在更高基礎上的傳承、轉化、融合、創新中所發生的深刻“化學反應”。從核心要義看,習近平總書記從文化的靈魂、根脈、追求、力量、引領等維度深刻揭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核心要義。如“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國人民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強大的根本力量”等等,這些重要論述,具有極為重要的本體論和認識論意義。

“明體”就要通曉明白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體系。習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從文化自覺、文化自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四個方面形成了一個開放發展、內在統一、邏輯嚴謹的科學體系。文化自覺是主體的文化主體意識覺醒,構成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邏輯起點。文化自為是主體的文化創新的實踐活動,構成習近平文化思想發展壯大的源頭活水。文化自信是主體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構成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性和情感基礎。文化自強是文化的真實客觀影響力和競爭力,構成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目標和使命擔當。

“明體”還要牢牢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則綱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的重要論述,囊括了關於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賡續中華文脈、建設網絡文明、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等重要文化思想,為新時代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科學行動指南。

“達用”與新征程上的文化自信

“達用”意指文化價值功能發揮的可能性,既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世致用”的秉性,又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價值追求。《說文·用部》記載:“用,可施行也,從卜,從中。”從哲學上看,“用”是基於事物的存在之“體”的一種適宜可行,即“體”的具體表達和具體適用。由此,把習近平文化思想用於指導今天的文化建設、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就是其“用”的應有之義。

雖然文化屬於精神領域,但文化的價值功能並不局限於精神領域,主要通過理論指導、文藝陶冶、精神激勵、價值引領等多種方式展現其獨特的教化功能,以達到傳遞文明、規范人的行為、凝聚社會力量的根本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堅定的文化自信既源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領導人民在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源自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指導的可施行性和客觀有效性,即“達用”。

“達用”體現在以習近平文化思想改造時代新人主觀世界的理論自信中。《周易》有一段討論文化的名言:“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之大用乃“化成天下”,就是以文來化,既要消除人的野蠻行為習慣,也要消弭人思維中的愚昧落后的思想觀念,從而達到塑造個人和引導社會的目的。要掌握意識形態主動權,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和“兩個鞏固”,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文明空間,在各種文化交匯融合中進一步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大力倡導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大力加強黨風政風、社風家風建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內化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外化為日常行為准則。堅定文化自信,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擢升為中國理論,既不盲從各種教條也不照搬外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展現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

“達用”體現在以習近平文化思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制度自信中。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徑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達用”要求,其核心要義是在擔負新的文化使命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探索面向未來的文化制度創新,堅持“兩個結合”,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定理想信念,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自覺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把研究回答新時代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為主攻方向,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開展文藝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大力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供給,縮小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差距。

“達用”體現在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塑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自信中。“風物繁衍,地廣氣豪,為文彬彬,為武糾糾”。信奉“武化”亦即以武力強制改變人的習慣的西方文明的締造者,如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薩法維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法蘭西帝國等,伴隨戰爭、擴張、征服、掠奪、殖民,不斷走向分裂,無一幸免“沒落”的歷史命運。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就在於它的人文文化特質,通過禮樂教化讓人形成遵守社會規范的文化自覺和行為自律,在合法、合理、合情的社會關系中建構人類文明。這也是重“文化”行“王道”的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強而不霸、弱而不分、綿延不絕的奧秘之所在。要尊重彼此的文明,堅持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樣的理念,以寬廣的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理解,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價值實現路徑的選擇,開創天下大同、和諧共生、相得益彰的新文明世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把全人類共同價值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各國人民利益的實踐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文化理念,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沖突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積極探索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以新的文化使命推動文化自信自強。

體用貫通造就“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

“體者所以用,用者用其體”。“體”即任一的“存在”,“用”則是基於某一存在的運動變化以及相互關系。“體”是“用”的根本依據,而“用”則是對“體”的運用或表現。“體用貫通”拋棄中西對立、體用二元的僵化思維模式,排除盲目的“華夏中心論”與“歐洲中心論”的干擾,從歷史和文化的深層次去把握當代中國的文明角色和文化使命,通過融通思想認識和實踐創新兩個層面,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綜合創化”的認識高度和實踐高度。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要“體用貫通”,充分展現其傳承性、開放性、融通性、自主性、現代性、創化性之間的辯証關系和方法論意蘊,是新時代破解文化“古今中西之爭”、造就“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的必由之路。

根脈與魂脈相貫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新的文化建設的“根脈”,馬克思主義則是“魂脈”,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即體即用、互為體用。文化即“人化”,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是打上人類改造自然烙印的各種外顯或內隱的精神產品。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生存的樣式系統,來源於生產生活又反過來規范人類的生產生活。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是我們在探索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人類文明發展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因此,我們既要反對“因循守舊”的教條主義,也要抵制狹隘保守的經驗主義。唯有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並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才能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唯有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的指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文明基本原理同中國文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文化文明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分析和回答文化建設實踐中面臨的新問題,才能深刻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文化文明運動規律,推動文化理論創新﹔唯有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主體與客體相貫通。文化交流必須堅持文化的主體性。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文化主體性是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對象性的獨特價值理念的存在狀態,是區別於其他國家所具有的鮮明文化特質和價值標識。文化主體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條件,是一個國家中民眾相互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能夠形成影響力的根本前提,也是一個國家在世界文化的大花園中綻放自身文化特色的核心要素。強調文化主體性不是拒斥與外來優秀文化的交流,也不是拒絕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正是在促進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才能不斷豐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傳統與現代相貫通。恪守傳統容易導致自我封閉、隔絕現代性,但追求主體獨立的現代性,又常常會對傳統秩序帶來挑戰。堅持“體用貫通”必須正確面對和處理好文化建設的“古今關系”“中外關系”。這個問題近現代以來一直懸置在中國知識分子心中無法回避。實踐証明,無論是“中體西用”還是“西體中用”都不切實際。中體西用的錯誤在於簡單認為西方文明是用而不是體,而西體中用的偏頗又在於丟掉了中華文化主體性和文化自信。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回到過去”的復古主義,另一方面也要不遺余力地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中華民族的根脈,也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厚底蘊、基本的思想資源和堅實的精神根基。唯有“不忘本來”揚棄傳統並廣泛地吸收借鑒包括西方文明在內的各種先進文化,通過“和而不同”的文化互補和融合更新,才能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唯有融通傳統與現代,把現代根植到傳統中去,在“兩用”“雙創”中推陳出新,才能使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生生不息,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理論與實踐相貫通。理論與實踐相貫通是唯物論和辯証法的根本體現,也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原則。毛澤東同志指出:“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如此“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証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証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因此,我們堅持“體用貫通”必須處理好新的文化生命體建設的“知行關系”,既要反對“脫離實踐”的文化理性主義,也要摒棄短視功力的文化實用主義,矢志不渝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文化新篇章。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與實踐的貫通性,即這種思想體系既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又是新時代新征程我們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

(原文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責編:劉圓圓、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