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學者專欄
分享

毛澤東詩詞中的青春意氣⑤

與天與地與人斗——《四言詩·奮斗》解析

汪建新

2024年01月29日09:16    來源:中國青年雜志

與天奮斗,其樂無窮﹔

與地奮斗,其樂無窮﹔

與人奮斗,其樂無窮。

《四言詩·奮斗》是毛澤東早期的一首勵志詩,流傳很廣,影響甚大,曾給予人們特別是年輕人以巨大的鼓舞與激勵。但這首詩一直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未被正式納入毛澤東詩詞作品范疇,絕大多數毛澤東詩詞版本沒有收錄,相關賞析與評論也很少,這無疑是毛澤東詩詞研究的一個缺憾。這首直抒胸臆、語意直白、鏗鏘有力的言志詩,不僅是青年毛澤東用以自勵的人生箴言,也是毛澤東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壯美人生的真實寫照﹔既是當時的時代號角,也是對人類奮斗不息精神的禮贊。

《四言詩·奮斗》考辨

據《毛澤東年譜(1893—1949)》記載:“他曾在日記本上寫道:‘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逄先知、金沖及主編的《毛澤東傳》,在講述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發表毛澤東《體育之研究》一文的相關情況時,也提到了這首詩。

迄今為止,隻有為數不多的幾個版本收錄了該詞,如《毛澤東詩詞鑒賞》(張小林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重新修訂)、《毛澤東詩詞書法賞析》(石赟、蘆白欣編著,延邊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毛澤東詩詞全集賞讀》(麓山子編著,太白文藝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毛澤東詩詞疏証》(胡國強主編,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第4版)等等。

張小林編的《毛澤東詩詞鑒賞》認為:“據說:這首四言詩出自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日記中,大約寫於他為《倫理學原理》作批注時。”石赟、蘆白欣編著的《毛澤東詩詞書法賞析》在此基礎上補充了時間:“一九一七年秋至一九一八年春。”並指出:“選自《幸福的花為勇士而開》,《中國青年》一九五四年第二十三期。”麓山子編著的《毛澤東詩詞全集賞讀》指出:“《奮斗》是毛澤東在1917年至1918年寫在湖南一師的哲學課堂筆記——《講堂錄》裡的,具體日期已無從知曉。”“源於1954年第23期《中國青年》魏巍文章。”現存毛澤東的《講堂錄》寫於1913年10月至12月,不是哲學課堂筆記,而是修身與國文兩課的記錄,其中也並無此詩。胡國強主編的《毛澤東詩詞疏証》的說法是:“據說,這首四言詩出自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日記中,大約寫於他寫作《體育之研究》一文期間,即1916年秋至1917年春。”上述書籍對該詞的出處,要麼語焉不詳,要麼難以查考。

1943年秋天,在延安,任弼時鄭重要求蕭三寫一部《毛澤東傳》。1947年,蕭三完成了截至“七大”為止的《毛澤東傳》初稿。但他長時間在國外,不熟悉1920年以后毛澤東革命活動的事跡,難以寫好《毛澤東傳》。1946年至1947年,華北解放區《時代青年》發表了蕭三所撰《毛澤東同志的兒童時代》和《毛澤東同志的青年時代》兩篇回憶文章。1949年春,蕭三將其合寫成《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一書,1949年8月由新華書店出版發行。1988年8月,湖南大學出版社以《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為名重版了這本書。該書在描述毛澤東在湖南一師時的學習生活時說:“毛澤東同志那時在自己的日記裡寫道: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也可見他青年時代的抱負了。”這是迄今為止有據可查的有關該詩最早的記錄。

1958年,《新體育》雜志連載了周世釗寫的《毛主席鍛煉身體的故事》。后經作者修訂,1978年12月,人民體育出版社以《毛主席青少年時期鍛煉身體的故事》為名予以出版。周世釗在記述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堅持鍛煉身體時寫道:“毛主席每天都要寫日記,借著日記來鞭策自己,督促自己,使自己的學習和鍛煉不斷進步、提高。有一天,毛主席在他的日記上這樣寫道:‘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

蕭三是毛澤東湘鄉東山小學和湖南一師的校友﹔周世釗與毛澤東是湖南一師的同班同學。盡管他們都沒有指出這首詩的寫作時間,但作為毛澤東學生時代的同窗好友,他們的記錄值得採信。這首詩無疑出自毛澤東之手,大約寫於1917年,但具體日期尚難定論。

《四言詩·奮斗》句解

《四言詩·奮斗》全詩六句,每句四言,共二十四言。該詩結構頗似《詩經》中的《周南·芣苢》:“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每兩句為一節,句式整齊,反復詠唱,從而突出“奮斗”的核心主題和“其樂無窮”的樂觀豪情,集中反映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青春意氣。

“奮斗”是這首詩的主題詞。孫中山在《自傳·討袁之役》中寫道:“自二年至於五年之間,與袁世凱奮斗不絕。”此處的“奮斗”,當是“斗爭”之意。孫中山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寫道:“倘國人皆以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責任,實現吾人理想之真正中華民國,則此一部開國血史,可傳而不朽。”而此處的“奮斗”,則是現代漢語的“奮斗”之意。在毛澤東寫詩的那個年代,“奮斗”是“奮”與“斗”的合成詞。《辭源》對“奮”的解釋是:“1.鳥張開翅膀。2.猛然用力。3.發揚,振作。4.震動。5.激憤。”《辭源》對“斗”的解釋是:“1.斗爭,戰斗。2.競勝,比賽。3.遇,合。4.湊集。”而在現代漢語中,“奮”拓展成了“奮斗”,“斗”則多被“斗爭”所取代。《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奮斗”:“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根據《現代漢語詞典》,“斗爭:①矛盾的雙方互相沖突,一方力求戰勝另一方。②群眾用說理、揭發、控訴等方式打擊敵對分子或壞人。③努力奮斗。”

毛澤東詩中的“奮斗”,要從現代漢語中的“奮斗”和“斗爭”兩個詞的語義去理解。“奮斗”,既包含吃苦耐勞的努力拼搏,也包含勢不兩立的沖突對抗﹔既有“肩並肩”式的團結協作,又有“面對面”式的短兵相接。“與天奮斗”“與地奮斗”“與人奮斗”中的“天”“地”“人”,蘊含著我國幾千年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統治者進行統治的思想、禮儀和社會制度。博覽群書的毛澤東深知傳統社會中“天”“地”“人”的豐富寓意。“與天奮斗”“與地奮斗”,明確把既是社會又是自然的“天”與“地”作為征服的目標和改造的對象。1919年7月14日,毛澤東在《〈湘江評論〉創刊宣言》中,把“天不要怕”與“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相提並論﹔他發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詰問,具有極強的政治色彩。

“與人奮斗”中的“人”,既是共同“奮斗”的伙伴,也是進行“斗爭”的對象。至於在二者之間如何偏重,則要因人、因事、因時、因勢而異。隻有准確把握“人”的豐富蘊含,才能全面理解“與人奮斗”的具體內容和不同方式。《毛澤東選集》第一卷開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的第一句話是:“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這句至理名言是對“與人奮斗”的最好詮釋,既要分清斗爭的對象,也要明確依靠的力量。這是毛澤東革命實踐的邏輯起點,也是他政治智慧的現實基礎。

《論語·雍也》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毛澤東把“與天奮斗”“與地奮斗”“與人奮斗”視為“其樂無窮”。“樂”,既是一種愉悅情感,更是一種行為態度。樂於奮斗是毛澤東生命觀永不熄滅的亮點,正如1917年毛澤東送給病亡同學的一副挽聯所寫:“與其苟且偷生,生無足道﹔非為奮斗而死,死有余哀。”

《四言詩·奮斗》心解

周世釗在《毛主席青少年時期鍛煉身體的故事》書中記錄該詩時解釋說:“與天奮斗就是與自然作斗爭,因而戰勝自然,控制自然,利用自然的意思。他在體育鍛煉的實踐中也表現了與天奮斗的精神。”

周世釗在回憶毛澤東的童年時,寫道:“毛主席是父母的第三個兒子。他的兩個哥哥都因為身體不好,在很小的時候就死去了。毛主席幼小時,身體瘦弱,常常害病,母親很替他擔心,因此更無微不至地關心他的飲食衣著。”“毛主席十二歲時,害過一場大病。在父母的多方護理和調養下,經過一段時間,病已完全脫體,只是身體更加瘦弱了。這樣一來,使得年輕有大志的毛主席著急了……他想來想去,后來下了決心,一定要把身體鍛煉好。”在湖南一師學習時,“當他才入校的時候,身體仍然不那麼強健,瘦瘦的身材,白白的面色,和一般同學比起來,他是較弱些的。他早已注意鍛煉身體,在楊昌濟先生的鼓勵下,更增強了鍛煉身體的決心,採取了多種多樣的鍛煉身體的方法。”

當時,學生因病早亡的情形時有發生,1917 年,學校裡竟然連續病死7個人。湖南一師為他們召開了追悼會,毛澤東寫下一副挽聯:“為何死了七個同學,隻因不習十分間操。”這既是對英年早逝同學的哀悼,更是希望喚起大家對體育鍛煉的重視。這就不難理解,理論家毛澤東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是《體育之研究》。他力陳“國力苶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強調身體是“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並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的響亮口號。

在湖南一師,毛澤東始終堅持鍛煉,如日光浴、風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長途跋涉以及體操和拳術等。他還貼出《游泳啟事》:“鐵路之旁兮,水面汪洋。深淺合度兮,生命無妨。凡我同志兮,攜手同行。晚餐之后兮,游泳一場。”他曾對斯諾說:“這對於增強我的體格大概很有幫助,我后來在華南多次往返行軍中,從江西到西北的長征中,特別需要這樣的體格。”

但是,僅從體育鍛煉角度,難以充分解讀毛澤東創作《四言詩·奮斗》的緣起和心志。《禮記·學記》雲:“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湖南一師求學期間,毛澤東常對人說,丈夫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個奇男子。同學們用諧音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毛奇”。1915年9月,毛澤東做了一件奇事。他用“二十八畫生”名義,向長沙各學校發布了一則《征友啟事》:願意和有愛國熱情的青年結為朋友,願意和那些不怕艱苦、不怕困難、能夠為國民獻身的志士通信聯絡。1915年9月27日,毛澤東在寫給蕭子升的信中,談到了他的熱心求友之舉:“仆自克之力甚薄,欲借外界以為策勵,故求友之心甚熱。……近以友不博則見不廣,少年學問寡成,壯歲事功難立,乃發內宣,所以效嚶鳴而求友聲,至今數日,應者尚寡。茲附上一紙,貴校有賢者,可為介紹。”毛澤東深感要做一番大事業,不能單靠個人或少數幾個人奮斗,要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共同奮斗。

1919年7月21日,毛澤東在《民眾的大聯合(一)》中寫道:“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1919年8月4日,他在《民眾的大聯合(三)》中大聲疾呼:“我們知道了!我們醒覺了!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刻不容緩的民眾大聯合,我們應該積極進行!”這正是學生時代的毛澤東立志要創的“奇事”,也可以說是“與天奮斗”“與地奮斗”“與人奮斗”的具體內容。而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熏陶、五四運動大潮的洗禮,毛澤東的志向日漸清晰且明確。走上革命道路之后,毛澤東始終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己任,而“敢教日月換新天”則成為這一宏圖大志的詩意表達。為了砸爛一個舊世界,為了建設一個新中國,他與天、與地、與人奮斗了一輩子。

(作者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授、副院長、一級巡視員,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

(原載於《中國青年》雜志2024年第1期,略有刪改)

點擊查看“毛澤東詩詞中的青春意氣”系列其他文章

孩兒立志出鄉關——《七絕·呈父親》解析

驚濤拍岸怒聲吼——《四言詩·〈明恥篇〉題志》解析

長歌痛悼思君深——《五古·挽易昌陶》解析

君行吾為發浩歌——《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解析

(責編:代曉靈、劉圓圓)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