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面向歷史與未來的美德倫理學

李義天

2024年01月22日08:49    來源:光明日報

   美德倫理學是當代倫理學最重要的前沿理論之一。盡管這一學術概念的創立源自英美學界在20世紀中葉的討論,但是,其中蘊涵的問題意識和思想旨趣卻是當代倫理學理論亟待回應和發掘的共同內容。事實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復興與發展,特別是近20年來中國學者的積極參與和深度反思,美德倫理學已經從一場西方學界的內部潮流演變為一場橫跨東西、彼此互鑒的倫理學公共探究,發展成一種理解倫理問題的方法論原則。推動倫理學基礎理論創新,建構中國自主的倫理學知識體系,必須讓美德倫理學的研究面向歷史與未來。

  美德倫理學的復雜性與豐富性

   作為20世紀倫理學的重要事件,美德倫理學在當代的復興吸引了幾乎所有倫理學者的目光。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深入探討,美德倫理學至今已衍生出幸福主義、情感主義、多元主義等主要分支。同時,借助與知識論、心理學、法理學的融合,它進一步發展出美德知識論、美德心理學和美德法理學等交叉前沿領域。總體而言,美德倫理學以美德概念作為核心或基礎,重新理解倫理生活與倫理知識的經驗本質,重新構造道德行動與道德反應的心靈模式,重新確立人類本性與共同生存的自然樣態。

   然而,我們越是更多地接觸美德倫理學的文獻,更深入地了解美德倫理學的歷史,更逼近地觀察美德倫理學的形態,便越會對美德倫理學的狀況感到困惑。

   一方面,美德倫理學尤其是當代美德倫理學的發展狀況,要比人們通常以為的復雜得多。比如,很多人認為美國哲學家麥金太爾及其《追尋美德》堪稱當代美德倫理學的代表人物和著作,可是,麥金太爾本人卻拒絕承認自己是“美德倫理學家”。又比如,很多人覺得英國哲學家威廉姆斯對現代道德哲學的批判以及對古典倫理思想的召喚意味著他隸屬於美德倫理學陣營,可是,該陣營內部的學者們卻更願意把他看作一位值得尊重的啟發者或同盟軍。還比如,很多人因為看到美國哲學家納斯鮑姆在古希臘悲劇和希臘化文本中挖掘出不少有關人格與美德的議題,便認為她開出一條新的美德倫理學路徑,卻沒有注意到她甚至連“美德倫理學”這個概念都覺得多余和不必要。概言之,我們迄今為止圍繞美德倫理學及其代表人物所形成的一些固有印象,也許流於簡單和膚淺,亟待反思和重構。

   另一方面,美德倫理學尤其是當代美德倫理學的理論內容,又要比人們通常以為的豐富得多。比如,面對當代美德倫理學與倫理學史上各種美德理論之間的明顯差別,我們不得不認真對待美德倫理學的歷史性,區分“歷史形態的美德倫理學”與“理想形態的美德倫理學”,區分“作為思想運動的美德倫理學”與“作為思想觀念的美德倫理學”。又比如,面對理論哲學針對美德倫理學的質疑與挑戰,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美德倫理學的普遍性,盡力在美德倫理學的主要文本內部尋求並論証其普遍必然的要素。還比如,面對美德倫理學的復興對當代倫理知識與倫理文明帶來的沖擊,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美德倫理學的全球性,在中國、印度、拉美等文明類型中,在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類型中探尋不同的美德倫理學形態。概言之,人們迄今基於美德倫理學的基本特質所提出的一些命題,也許僅僅是對西方話題的概括,亟待拓寬和展開。

   為了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從更開闊的視野出發,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德倫理學尤其是當代美德倫理學,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們如今對美德倫理學的接觸和閱讀,就不能停留於那幾本盡管耳熟能詳但卻相對久遠的作品,還應該追蹤當前的最新前沿文獻,關注21世紀以來的多元發展動態。而這種追蹤和關注,首先要求我們秉持開放的平常心,擱置內在的執念與成見,既不必糾結於“儒家倫理學是不是美德倫理學”的問題,也不要執著於“是用康德倫理學來統合美德倫理學,還是用美德倫理學來排斥康德倫理學”的困惑。隻要我們充分涉獵並了解當代美德倫理學的新近文獻,那麼,許多類似的問題其實都能找到比現在的宗派之見更好的解決辦法,而我們在此基礎上進行的理論建構也能收獲比現在的局部領會更好的解釋方案。

  美德倫理學的歷史淵源與多重資源

   承認美德倫理學尤其是當代美德倫理學的復雜性與豐富性,需要我們對當代美德倫理學的內涵外延、主要階段、基本觀點予以如實描述。盡管這種描述構成美德倫理學思想進程的一部分,但它卻並未囊括美德倫理學的全部歷史,更沒有充分解釋美德倫理學究竟具有怎樣的歷史淵源。畢竟,當代美德倫理學者自己也承認,“所有的美德倫理學理論都植根於更早一些的美德倫理學形態,有些是古代,有些是近代的﹔而且,事實上,大部分在當代理論中存在的最重要的差別,都可以追溯到它們在歷史淵源中的差別”。

   因此,對美德倫理學來說,一項必需甚至緊迫的研究任務就是,針對美德倫理學的歷史淵源與歷史形態進行完整的梳理與詳細的闡述。這意味著,我們要把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各種以美德概念為核心或基礎的倫理學說篩選出來,加以如實地概括和連貫地敘述。或者,我們要從美德概念出發,根據當代美德倫理學已經提煉的問題框架,重新觀察倫理思想史,收集歷史上的倫理學說所提供的有效答案。當然,鑒於“美德倫理學”本身是一個現代術語,因此,所謂美德倫理學的歷史淵源只是在家族相似的意義上得到界定和理解的一系列美德理論。但正因如此,反而為美德倫理學的歷史淵源提供了更加廣泛、更富彈性的邊界與空間。

   於是,我們必須突破現有的西方敘事和知識體系,而將世界范圍內其他文明尤其是中華文明的思想資源納入其中。我們不僅有必要回溯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奧古斯丁、阿奎那、休謨、尼採等西方哲學家的美德理論,考察印度文明、中東文明的美德觀念,更有必要引入孔子、孟子、庄子、朱熹、王陽明等中國哲學家、思想家關於美德問題的系統思考與深度反思。這些偉大的思想家當然並不都是嚴格意義上的美德倫理學家,他們也無須承諾提供一套現代意義上的美德倫理學體系,但是,他們的思想卻可以被視為針對美德倫理學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從而有助於為美德倫理學的當代建構提供豐富的思想資源。

   不僅如此,美德倫理學的根本宗旨在於通過完美人格的刻畫,從而揭示積極的人生狀態,因此,對美德倫理學的歷史淵源的討論完全可以超出上述經典哲學文本,而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到文學經典和史學經典中去探求,甚至直接到史實和現實中去把握。在那裡,我們反倒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到人性的高貴或卑劣,更加具體地看到美德或惡德的演繹方式,也更加完整地看到倫理思想同整個人文知識系統的交互影響。一旦打開歷史的思路,那麼,我們不僅可以在西方的史詩或戲劇中有所收獲,更可以在中國的各類文獻——如《史記》這樣的紀傳體史書、《世說新語》這樣的人物品評記錄集,抑或《西游記》這樣的通俗小說文本中發現我們這個文明關於美德的歷史意識或歷史觀念。

  美德倫理學的現實關懷與未來指向

   作為當代倫理學的一種基礎理論,美德倫理學有其知識門檻。但是,作為一種反對抽象的道德普遍性、重視道德行為者的心理狀態與行為語境的倫理知識,美德倫理學卻又擁有更加飽滿的現實關懷。這典型地表現在美德倫理學作為一種方法而被運用於應用倫理學研究的過程中。

   應該看到,幾乎所有的應用倫理學都是對人類活動的某些具體部門、分支或領域的探究,目的在於發現其中的倫理內涵、道德意義與規范標准。於是,直接從這些活動的主體(道德行為者)著手,提煉他們在現實生活各領域中所需要的品格特征,進而營造人類活動在具體領域的繁榮或卓越狀態,無疑是一條重要的討論路徑。比如,在環境倫理研究中,美德倫理學把美德解釋為能夠同時增進人與自然福祉的品格特征,從而發展出一種環境美德倫理學。在法律倫理研究中,美德倫理學通過對法官在司法裁判過程中的品格狀態的考察,從而發展出一種法律美德倫理學。更重要的,在涉及生物醫學、人工智能、航天探索等面向未來的科技前沿領域時,美德倫理學也在發揮著巨大影響力。比如,美德倫理學會關注在醫藥研發和醫療服務的過程中,行為者的道德推理與情感反應﹔會關注在人工智能的研制和運用過程中,開發者與被開發者之間的道德地位與行為模式﹔還會關注在太空科研乃至星際開發的條件下,人類面臨的全新道德環境及其人性表現。概言之,科技的高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指引著美德倫理學的未來方向。

   然而,美德倫理學的未來指向不僅僅限於以上環境、法律、科技前沿等現實場域。作為一門倫理學分支,它能否提升自身的知識含量或技術門檻,同樣也影響到人們對它的關注和參與程度。因此,一方面,美德倫理學需要進一步完善論証,提高自己的哲學思辨性,將倫理學的討論同存在論、知識論、價值論的研究結合起來,將道德哲學的命題同心靈哲學、行動哲學、政治哲學的發展結合起來。憑借美德的概念視角,我們不僅要能貫穿倫理學內部的主要板塊,而且要能打通哲學不同部門之間的深度聯接。另一方面,美德倫理學還需重視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現代社會科學的支援或約束。心理學對於品格特征是否存在的挑戰,社會學對於人際關系是否影響實踐推理的反思,人類學對於共同生活何以促進美德發展的討論,等等,都是美德倫理學在當前和今后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

   當然,作為一種與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知識與方法,美德倫理學對人類生活的未來樣式的總體理解,將在更大程度上決定著它能否在未來的思想舞台佔有一席之地。因此,美德倫理學的研究者必須認真考察人類發展的現實狀況與可能路徑,進而追問,何種社會發展模式才是以更加卓越的方式塑造個體品格、建構社會秩序、實現共同生活的實踐方案。在這個意義上,中華文明傳統以及我們目前正在推進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將會通過美德倫理學的視域而獲得更大的普遍意義與未來價值。因為,我們不僅有能力從中華文明這個飽含美德思想的文化傳統中開掘出一種美德倫理學的知識范式,而且,我們也更有責任去論証,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何以在塑造更加卓越的人類品格、創造更加積極的人類生存意義上開創出一種美德倫理學的生活范式。毫無疑問,中國學人的自覺參與和自主建構,將會使美德倫理學這項研究因為中華文化的賡續傳承和新時代中國的生動實踐而愈加別開生面、推陳出新。

   (作者:李義天,系清華大學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

(責編:代曉靈、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