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扎實地科普 播撒科學的種子

孟獻麗 李振國

2024年01月09日08:2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扎實地科普 播撒科學的種子

   【觀察者】

   推進科技創新,發揮科普的積極作用,對於中國人端穩手中的“飯碗”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既是科技創新的先鋒,又是科普的主力軍之一。新時期,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形式豐富的科普,入腦入心又見行見效,努力在群眾中播撒下科學種子,彰顯了新時代科學工作者的擔當精神。

   “廣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己任,把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黨中央的期許。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轉變了科普理念,用心制作科普內容,創新策劃科普形式,充分利用各類手段方式,將科普行動別開生面、別具一格地落到實處。

   他們知識儲備扎實,年輕有活力,充滿熱情,且普遍熟練掌握網絡技術手段,這為他們科普入心入腦、見行見效奠定了基礎﹔他們充滿人文關懷,以輕鬆、平等的對話形式進行科普,使得科普更加人性化、平民化和生活化,更好地被群眾接受。比如,雲南的“科學咖啡館”以“咖啡+科學”輕鬆對話的方式讓科學工作者與群眾親切互動,在網絡上好評如潮,深受歡迎。又如,中國農業大學在河北省曲周縣設立科技小院,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及科研團隊將衛星導航精細播種、滴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應用在實踐中,並通過田間觀摩會、科技廣播、在線解答等多種形式推廣,取得良好效果。

   科普信息化對科普現代化非常重要。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緊跟時代潮流,除了使用傳統的科普講座、沙龍、展覽、圖書和文字等形式,還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增強了科普的傳播效力。他們中一些人是互聯網平台科普短視頻的創作者,把富有趣味性的講解和科普內容結合起來,為廣大網友傳遞科學精神的同時,破除了網絡世界中潛在的謠言和偽科學。隨著互聯網直播的普及,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的科普講座通常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與單純線下講座相比,線上直播及錄播具有影響面廣、成本相對較低等優勢,能夠較好地平衡區域科教資源差異,深受群眾喜愛和歡迎。

   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開展科普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以及價值。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有很多供職於高等院校或相關研究機構,掌握著優質的、可供科普活動使用的科普資源。他們能團結和組織身邊潛在的科普人員,能充分調動在職農業科技工作者、大學生及各界人士等參加科普活動的積極性,具備組織形成高素質科普志願者隊伍的條件。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還具有利用身邊農業科學基礎設施資源的優勢。他們所在的科研機構或科研基地平台存放著各類科學設備、科學設施和科學裝置,可以大力推動科技基礎硬件資源向科普基礎設施資源的轉化。同時,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自身所具備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理念等,以及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展現出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都是他們獨有的、進行科普的內部資源優勢。

   青年農業科學專家加入科普的隊伍,促進了生產力的提升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科技創新需要科普的支撐,而科普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領,二者互為助力,並且相互轉化。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是農業科技創新主力,他們加入農業科普隊伍,使來自書本和實驗室的專業知識轉化為人們聽得懂、能實踐、易操作的辦法和手段,讓科學知識在具體實踐中接受檢驗、發揮作用﹔同時,實踐中遇到的真問題、新問題又給科學研究提供了樣本,為科學研究不斷增強針對性和實用性提供了依據和參考。這樣的良性互動,推動了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及應用,促進了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的協同發展。

   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開展科普彰顯擔當精神。廣大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堅持創新為民,積極促進科技成果造福人民,他們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也源於人民。

   他們在科普中更加側重科學精神、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上的引導,擴寬了優質科普內容的傳播與普及渠道,讓廣大群眾可以接觸到更多優質的科普內容。我國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中,有很多人在科普過程中既重視講述知識、傳播經驗,以助推群眾科學文化素質的養成﹔也重視道德感化、傳遞真善美,以助推群眾道德意識的提高。這樣的做法,有利於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黨和政府的科技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得更加通暢提供助力﹔也可以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過程中,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而提高全社會的創新能力,增強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競爭實力,促進科學技術更好更快發展。

   科普是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健康成長的重要通道。一方面,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在科普中勇擔科技創新重任,通過科普將手中的部分科研成果切實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農業技術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在科普中不斷錘煉意志,盡職擔當,不懼困難,用心設計科普內容、精心選擇科普方法、精准把握科普對象,針對不同科普對象的特點,將科普內容的重點進行差異化、層次化處理,這些做法都助推了新時代科學工作者的全面成長。

   我們相信,未來將有更多青年農業科學工作者加入科普行列,勇於擔責又善於盡責,不斷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通過別樣的科普在群眾中播撒下科學的種子。

   (作者:孟獻麗 李振國,分別系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寧波大學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