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學者專欄
分享

毛澤東詩詞中的風、花、雪、月

汪建新

2023年12月27日09:22    

編者的話

成語“風花雪月”,最早出自於宋·邵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戰於前,曾未入於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令人嘆惋的是,這些古典詩詞裡經常出現的自然景物,不知不覺間,“風花雪月”變成一個聯合式結構而被賦予貶義,用來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的詩文,或指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這些解釋至今仍讓很多人避之猶恐不及,這實在是辱沒了風、花、雪、月的無辜之身。詩人毛澤東獨領風騷,他筆下頻繁出現吟詠風、花、雪、月的佳詞妙語,與人們所貶抑的那種“風花雪月”毫不相干,蘊含著精湛的詩藝、宏大的志向、真摯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崇高的追求和豁達的胸襟。本報特邀汪建新教授解讀毛澤東詩詞中的風、花、雪、月意象,從一個側面來展示毛澤東詩詞的恢宏氣勢、豐富想象、高遠意境和深刻蘊含。

風、花、雪、月,是自然界的氣象景觀或自然物象,具有變化萬千的多種情態。“八月秋高風怒號”“春城無處不飛花”“燕山雪花大如席”“月兒彎彎照九州”,古典詩詞對風、花、雪、月的描繪異彩紛呈,反映出人們對自然的觀察認知、生活體驗和情感態度。毛澤東善於托物言志,借景抒懷,詩詞中也頻繁出現風、花、雪、月意象,將其刻畫得儀態萬千、神情飛揚、蘊含豐富。這些意象既是自然物象的表現,又是時代風雲的象征,體現了毛澤東對人生的細致體悟,對時勢的敏銳洞察,對社會的深刻把握,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這些詩句或直抒胸臆,或深沉含蓄,或贊賞有加,或極力貶抑,都生動形象地抒發了毛澤東的政治理念、革命精神、博大襟懷和光輝思想。

一年一度秋風勁

風,是流動著的空氣,難以捉摸,正如清代詩人江湜《彥沖畫柳燕》所寫:“柳枝向西又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風無本質不上筆,巧借柳枝相形容。”毛澤東筆下的風,也是風姿綽約。在“吾母高風,首推博愛”“潔淨之風,傳遍戚裡”中,毛澤東用來頌揚母親的崇高風范和清純風氣。“風”與不同的文字組合,變成不同的詞匯,具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在“風華正茂”“風雲突變”“風景這邊獨好”“數風流人物”“鐘山風雨起蒼黃”“風物長宜放眼量”之中,要按照“風華”“風雲”“風景”“風流”“風雨”“風物”的詞義並結合語境來理解,不能單純就一個“風”字進行解釋。

毛澤東把風刻畫得風味十足。“風卷紅旗過大關”,寒風翻卷紅旗,跨越雄關險隘,神採飛揚。“風煙滾滾來天半”,敵人大舉進攻,甚囂塵上,面目猙獰。“鐘山風雨起蒼黃”,渡江戰役狂飆突進,摧枯拉朽。“風起綠洲吹浪去”,毛澤東在岳麓山上極目遠眺,和煦的風掀起橘子洲上的層層綠浪,直向遠方翻滾而去,有模有樣。“帝子乘風下翠微”,清風讓美麗仙女從青翠微茫的九嶷山峰巒飄然而下,實實在在。

風,有春夏秋冬的四時風。“春風楊柳萬千條”是春風拂面,“熱風吹雨洒江天”是夏風襲人,“一年一度秋風勁”“秋風度河上”是秋風勁吹,“風展紅旗如畫”是冬風凜冽。風,也有東西南北的四向風,如“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裡”“朝霧彌瓊宇,征馬嘶北風”“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毛澤東詩詞多處提到了西風,如“紅旗漫卷西風”“西風漫卷孤城”“正西風落葉下長安”。在毛澤東的話語體系中,“東風”與“西風”相對,如同正義與邪惡抗爭,猛烈西風充滿挑戰,也更能磨礪意志。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而歷史的邏輯是“東風吹,戰鼓擂。現在世界上,究竟誰怕誰?”最典型的是“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台風掃寰宇”,初稿曾為“我自欲為江海客,更不為昵昵兒女語”,修改之后更能凸顯毛澤東為革命事業而“憑割斷愁絲恨縷”,絕不沉湎於兒女情長的英雄本色。風不會獨往獨來,如“贛江風雪迷漫處”“風雨送春歸”。而“風”“雷”組合最多,如“一從大地起風雷”“五洲震蕩風雷激”“風雷動,旌旗奮”“風雷磅礡”“一陣風雷驚世界”,風助雷霆萬鈞,雷促風生水起,這是自然造化的合力推動,更是社會運動的迅猛態勢。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花一世界”,花為天地之靈物,花團錦簇使世界變得多姿多彩。毛澤東詩詞有不少詩句提到“花”,有泛指,有特指,有比喻,或抒發雅興閑情,或表明賞心悅目,或借此懷德明志。

“落花時節讀華章”,指花朵零落的暮春季節讀到柳亞子的詩作《感事呈毛主席》,“落花時節”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吳剛捧出桂花酒”,指吳剛用沁人心脾的桂花釀成的美酒盛情款待烈士英靈。“雪花飛向釣魚台”,用浪花喻指浪濤疊加的錢塘潮壯觀景色。“萬花紛謝一時稀”,用鮮花紛紛凋謝來象征嚴峻的國際復雜局勢。“桃花嶺上風”“桃花源裡可耕田”“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中,“桃花嶺”“桃花源”“芙蓉國”都是地名,寓意江山如畫、令人神往。1966年6月“正是神都有事時”,他“又來南國踏芳枝”,並非為賞花踏青而來,而是心系國事寫下《七律·有所思》表達深沉憂思。

而最能體現毛澤東詩詞風骨和神韻的,當屬對於菊花和梅花的吟詠。“戰地黃花分外香”中的“黃花”是指菊花,描寫菊花的古詩不計其數,但將其和戰爭、戰場聯系在一起的為數不多。唐代岑參“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表達思鄉愁苦,清代陳維崧“好花須映好樓台,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表達厭戰情緒,而唐末農民戰爭領袖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則又殺氣太盛。毛澤東筆下的菊花在戰地上綻放,飽經丹心熱血撫育,更加馥郁芬芳。這是對人民戰爭的禮贊,流露出崇高的革命樂觀主義情懷。毛澤東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鐘,一生戀梅、惜梅、品梅、詠梅。他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創作了不同凡響的《卜算子·詠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在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之下,傲然挺立,綻放出生命的奇異光彩。詩句一掃陸游那種報國無門、淒涼悲切、孤高自傲的消極頹唐之氣,洋溢著不畏艱險、奮發有為、樂觀豁達、甘於奉獻的積極人生態度。《七律·冬雲》中的“梅花歡喜漫天雪”, “飛雪”與梅花既是對手,又是伙伴,相生相克,相輔相成。

更喜岷山千裡雪

毛澤東一生酷愛雪,甚至愛到如痴如迷。雪賦予了毛澤東躍動的靈感,也激發了他澎湃的詩情。毛澤東詩詞中的雪意象,蘊含豐富:雪花飄逸多姿,流動剛毅,總是那麼瀟洒,無所畏懼,儼然是毛澤東的胸襟﹔雪花晶瑩剔透,潔白單純,象征著完美人格,這恰恰是毛澤東的追求﹔雪花又縱情肆虐,嚴峻冷酷,代表著險惡環境,正好能激發毛澤東的昂揚斗志。

毛澤東南征北戰,經歷過各種氣候條件,但他的軍旅詩詞寫得最多的是雪和雪天。“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寥廓天空,疾風卷雪,“情更迫”三個字力透紙背,惡劣環境擋不住英雄紅軍,頂風冒雪行進的心情更加急切,這是一幅威武雄壯的雪裡行軍圖。“更喜岷山千裡雪”,“更喜”二字,把藐視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和樂觀心態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念奴嬌·昆侖》描寫了“橫空出世”的昆侖山高寒多雪的壯麗景色。“飛起玉龍三百萬”,綿延起伏的雪峰像千百萬玉龍在飛舞。“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促使毛澤東深深憂患起人類的命運,意欲“倚天抽寶劍”將其“裁為三截”,進而實現“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宏大抱負。《沁園春·雪》是專門詠雪的千古絕唱,“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激發起毛澤東“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壯志豪情。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對雪的熱愛一如既往,但他筆下雪意象的含義已有明顯不同。它從戰爭的自然環境演變成了和平時期的政治環境﹔它從國內戰爭的風雲變幻擴展成為國內國際政治斗爭的舞台﹔它從詩人要立志征服、興利除弊的自然對象躍升成為詩人陶冶情操、催人奮進的人格追求。“雪花飛向釣魚台”“洞庭波涌連天雪”,是對錢塘潮水以及洞庭湖波濤浪花的一種形象比喻。《卜算子·詠梅》不是詠雪之作,但“飛雪迎春到”一句便道出了雪作為春天使者的風姿與神韻。“雪壓冬雲白絮飛”,用漫天飛雪反映當時國際斗爭異常尖銳。此后,毛澤東詩詞中的雪意象氣勢有所減弱,如“一篇讀罷頭飛雪”“鬢雪飛來成廢料”,指的都是白頭發,雖有“飛”的動感,無非表明衰老過程之快,“悲”有余,“壯”不足。但就總體而言,毛澤東筆下的雪靈韻十足,意境高遠,令人回味無窮。

敢教日月換新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詠月寄情是中國文人綿延不絕的表達方式和文化傳統。詩人毛澤東也不例外,詩詞中多次出現“月”。在“五月七日,民國奇恥”“六月天兵征腐惡”中,“月”指月份。在“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中,“歲月”連用,指時間、光陰。在“上疆場彼此彎弓月”中,“彎弓月”指拉弓射箭。其余詩句中的“月”,多與“月亮”直接或間接挂鉤,抒發了人所共有的離愁別緒和萬般情思,更寄寓了不同凡響的精神寄托和人生追求。

“殘月”總令人感到冷清孤寂、淒楚悲愁。如王昌齡《青樓怨》:“腸斷關山不解說,依依殘月下帘鉤。”“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這兩句詩,表達了毛澤東的這種心緒。唐代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詩雲:“萬裡無雲鏡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佳令隨人至,明月傍雲生”一句,所表達的正是這種情愫。詩人關切“小家”的相聚,更追求“大家”的團圓。

毛澤東為楊開慧寫過三首詞作,即《虞美人·枕上》《賀新郎·別友》《蝶戀花·答李淑一》,都以月寄情,前兩首含有月亮意象,但《蝶戀花·答李淑一》構思精妙,達到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境界。楊開慧和柳直荀兩位烈士靈魂升上“重霄九”抵達月宮,毛澤東通過“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的月宮景象,悼念沒有悲哀情緒,贊頌則不落俗套,表現了烈士忠魂與日月同輝的深刻主題,情真意切,意境幽遠。

“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一句,強調嚴於律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胸中日月”是主觀的,內心光明磊落,胸襟浩然坦蕩,純淨清新美好。“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已見晨曦,但“晨月”朦朧。“霜晨月”既是對戰事時間的交代,亦可解讀為“黎明前的黑暗”。“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中的“日月”,不是單純的太陽月亮,既指客觀的社會現實,也指主觀精神世界,是毛澤東立志於“改造中國與世界”宏大抱負與價值追求的詩意表達。“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即可理解為中國人的“飛天夢”“探海夢”,也可解釋為“世上無難事”內容的具體化,表達出一種做事成事的堅定意志。

(作者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從事干部教育,十多年來專注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與研究,著有《毛澤東詩傳》《品讀詩人毛澤東》《常讀常新的毛澤東詩詞》《毛澤東詩詞精讀細品》等﹔主講藝術專題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閱盡人間春色》《毛澤東的詩人情懷——尊前談笑人依舊》。人民網設有《汪建新專欄》。)

(來源:長江日報,2023年12月26日)

(責編:代曉靈、秦華)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