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旅游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魏鵬

2023年12月20日08:3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旅游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專家點評】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日前,2023年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名單公布,我國浙江下姜村、江西篁嶺村、甘肅扎尕那村和陝西朱家灣村入選。這些鄉村的精彩實踐表明,以旅游產業為媒,可以有效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讓農村生態環境美起來,農民腰包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美好。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優美的自然環境本身就是鄉村振興的優質資源,要找到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的有效途徑,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當前,讓自然財富、生態財富不斷帶來經濟財富、社會財富,實現生態產業化,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保護自然生態,守護綠水青山。綠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鄉村旅游活動的基礎資源與自然場景。一是樹牢“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注重開發與保護並舉,統籌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加強對鄉村生態環境和鄉村特色風貌的保護,強化有序開發、合理布局,積極開發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的鄉村旅游產品。二是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一方面,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給大自然休養生息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另一方面,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對農村生態系統脆弱區和敏感區實施重點監測,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統籌植被恢復、水域保護、礦山治理、土地整治、截污治污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三是通過制度建設強化外在約束、提高治理水平、激發內生動力,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等務實管用的治理方式,讓保護良好生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勵村民和游客爭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重保護農民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合法權益,健全多元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享旅游發展紅利,拓寬共同富裕之路,增強鄉村旅游產業的吸引力、凝聚力。

   厚植人文底蘊,守望鄉情鄉愁。賡續中華民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歷史記憶和生產生活智慧,是鄉村旅游的靈魂。縱覽最佳旅游鄉村,天然石城、秦嶺老屋、徽派古建或圍合相依,或鱗次櫛比,與田地、河流、山巒交錯相映,滋養著不同自然條件下的農耕文化。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應保持人文生態景觀的完整性、真實性、延續性,保持建筑、村落以及周邊環境的整體空間形態和內在關系,挖掘和保護鄉村人文生態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經濟及社會價值。需要看到,柞水漁鼓、民間社火、古法釀酒等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証,存儲著不同地區人們生產生活的密碼。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不僅要在物質形式上傳承好,更要在心裡傳承好。應著重闡釋文化遺產的歷史內涵、時代價值、社會功用,推動其在旅游產品和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入旅游經濟發展之中,使旅游成為宣傳燦爛文明和現代化建設成就的窗口,讓鄉村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生動過程。

   堅持文旅融合,釋放生態價值。一是開發彰顯本土特色、適應市場需求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推進鄉村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以“居、游、養、娛”為重點,將生態資源、生態文化轉化為旅游產品、旅游服務,加快文旅、農旅、康旅、體旅、科旅融合,發展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等新業態,促進游憩休閑、健康養生、創意民宿等新產業發展。二是完善主客共享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提高鄉村旅游的通達性、便捷度和舒適感,加快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新空間,推進鄉史館、鄉村會客廳等公共文化空間與旅游集散中心一體化建設,形成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傳承體驗中心等在內,集傳承、體驗、教育、培訓、旅游等功能於一體的設施體系,完善信息咨詢、交通集散、商品銷售、醫療救助、安全保障、文化宣傳、文創展示、投訴管理等功能。此外,還可借助鄉村題材電影、小說、詩歌、攝影、短視頻等,培育更多本土記錄者、講述者,開發鄉土文化課堂,更好展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態觀念的歷史意蘊和時代魅力。

   (作者:魏鵬,系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項目團隊:記者 張勝、陸健、胡曉軍、李玉蘭、王洋、王冰雅、宋喜群、張哲浩、李潔、方莉、尚文超)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