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堅持高質量發展 深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周其森

2023年11月22日08:2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堅持高質量發展 深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是為鄉村發展助力賦能、激發內生動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大精神力量的宏大工程,起到為鄉村振興鑄魂的功能。鄉村文化振興內涵豐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鄉村振興由外延式推動為主逐漸轉向內生性發展為主,鄉村文化振興愈顯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准確把握鄉村文化振興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規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傳承弘揚優秀農耕思想文化,為鄉風文明建設提供堅實支撐。我國是農業大國,在長期的發展中孕育形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其中包括圍繞農業生產生活形成的一系列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基本規范,如人對土地的開墾、利用、保護,人生產、存儲與消費糧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等,由此形成了天人合一、萬物和諧、合理利用、共生共榮、重視稼穡、珍惜糧食等理念,以及鄰裡相幫、守望相助等道德風尚。深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就要善於把上述優秀傳統農耕思想文化融入以土地保護、糧食安全和鄉村風尚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思想文化建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奠定基礎。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促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為實現鄉村善治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本目標之一,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是通向善治的必由之路,也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任務。

   首先要大力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加大鄉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群眾的法治意識,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一方面要看到近年來鄉村文化建設促進了農民整體上法律意識的提高,另一方面農村法治建設任重而道遠,還要加強鄉村普法教育,持之以恆做好鄉村法治文化建設。其次要規范村民自治意識。村民自治是我國農村探索形成的一種在法律制度框架內的矛盾化解機制。這種機制以各類內部自治性章程和規約為規范,通過各類自治程序而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現代村民自治往往以村規民約等自治性章程為基礎,因此,這些規約的質量、水平和執行就成為影響自治效果的關鍵因素。通過提高村規民約等規約章程的質量和履行意識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一大任務。最后提高農民道德素質。農民既是鄉村治理的主體也是治理對象,每一個個體的道德素質,不僅直接決定著村庄的德治水平,也影響著村庄的法治和自治質量。這三個方面綜合反映著村民的文化狀況。隻有整體提升個體文化水平,農村法治意識、自治水平和德治質量才會相應提高。

   用好農業文化資源,促進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深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要用好鄉村文化資源,發展好鄉村文化產業。鄉村是文化的寶庫,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優秀文化資源,比如流傳千年的耕作制度、先進的栽培方式以及農業技術,凝結先人智慧的手工制作技藝以及多姿多彩的民俗等,都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富礦”。各地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優秀鄉土文化資源,並通過合適恰當、易於傳播的載體和方式實現價值轉化。實踐証明,發展文化產業,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徑。近年來興起的鄉村旅游、休閑觀光農業、康養、研學旅游、農事節令經濟及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各地應轉變資源利用觀念,從創意設計、演出產業、音樂產業、美術產業、手工藝、數字文化、文旅融合等領域賦能鄉村振興,制定企業、人才、項目、用地等方面政策舉措,引導文化產業機構和工作者深入鄉村對接幫扶和投資興業,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多重功能價值和綜合帶動作用,堅持文化引領、產業帶動,農民主體、多方參與,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特色發展,充分發揮鄉村各類文化資源的發展功能,大力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引導消費需求升級,積極探索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新路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作者:周其森,系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山東社科院基地特約研究員、山東社科院研究員)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