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加強文化法學學科建設(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張樹庭

2023年11月20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新征程上,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為法學研究提出新的課題。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國實際,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要求,大力推動文化法學創新發展。文化法學要著力為在法治軌道上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學理支持、學術支撐。本期學術版圍繞如何推動文化法學創新發展進行探討。

——編  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新時代新征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這對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對加強文化法學學科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文化法學是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文化法學學科建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著力推動文化法學創新發展,為加強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法治保障提供學理支持、學術支撐。

把握文化法學學科特點

加強文化法學學科建設,要遵循法學學科發展規律,准確把握文化法學的學科性質、學科特點,促進文化法學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高質量發展。

時代孕育的新興學科。從全球范圍看,文化法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其發展程度與各國的文化發展狀況密切相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為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大精神動力。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進程中,我們黨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全面納入法治軌道。新征程上,進一步保障人民文化權利,規范文化行業秩序,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對建立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法學提出了緊迫要求。可以說,發展文化法學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實際需要,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面向實踐的應用學科。文化法學根植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偉大實踐,又在積極回答實踐問題中實現創新發展。新時代,文化法治建設深入推進,網絡安全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愛國主義教育法等文化立法相繼出台,出版管理條例、志願服務條例、博物館條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紛紛制定修訂,我國文化法律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更加健全。但也應看到,文化法治建設還存在立法有盲點、執法不到位等問題。文化法學要服務國家戰略,圍繞我國文化發展方面的重大規劃、重點改革、重要舉措等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法律政策研究,系統研究文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更好服務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嶄新實踐。

多元復合的交叉學科。文化法學的研究范圍涵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既包括文化事業,如公共文化服務、文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法律問題﹔也包括文化產業,如出版業、廣播電視產業、電影產業、互聯網內容產業、音樂產業中的法律問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決定了文化法學研究需要綜合運用法學、傳播學、藝術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知識,在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基礎上研究解決相應法律問題。文化法學突破傳統部門法的研究疆域,貫通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法等多個法律部門,呈現出多領域綜合、多學科交叉的特點。這就決定了文化法學需要以問題為牽引,積極開展跨學科、跨部門法的交叉研究。

踐行文化法學使命擔當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注入法治動力、提供法治保障,迫切需要對文化法學進行深入系統研究。文化法學研究者要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服務新的文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為文化法學學科建設明確了目標指向。近年來,文化法學植根新時代文化建設沃土、服務文化法治實踐,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上呈現出多樣化趨勢,文化法學相關研究機構數量不斷增長,發展態勢良好,論文、專著、教材等研究成果日益豐富。但與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的要求相比,文化法學研究的理論基礎還比較薄弱,研究視野還不夠開闊,限制了文化法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加強文化法學學科建設,應超越傳統的立法論、解釋論等研究角度,不僅要研究文化法規范本身,還要研究文化法規范和其他社會要素的關系,在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法治保障、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制度、不斷提升文化治理效能以及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重大戰略問題上下更大功夫,為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作出更大法學貢獻。

建構中國自主的文化法學知識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加強文化法學學科建設,必須加強對文化法學原創性概念、判斷、范疇、理論的研究,在建構中國自主的文化法學知識體系上著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不做西方法學理論的“搬運工”。要切實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出發,深入研究文化法的歷史發展、科學內涵、基本原則,文化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文化權利和義務,文化法的執行等基本問題,深入研究公共文化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文藝表演等各方面的文化法律制度,總結提煉我國文化法治建設中具有主體性、原創性、標識性的概念、觀點、理論,為加強文化法治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培養高素質文化法治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新時代以來,宣傳思想文化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增強,社會對既了解文化行業實務實際、又熟悉相關文化法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文化法學要做好培養高素質文化法治人才工作,就要在學科建設中打破法學與新聞學、廣播電視學、藝術學等文化藝術類專業在人才培養上的壁壘,推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培養更多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強烈家國情懷、扎實法學根底的文化法治人才。

增強文化法學發展支撐

加強文化法學學科建設,對提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夯實文化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人才基礎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可以從理論指導、政策支持、學術環境等多方面加強對文化法學學科建設的支持和保障。

堅持科學理論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工作是政治性很強的業務工作,也是業務性很強的政治工作。”加強文化法學學科建設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確保文化法學教育和文化法學研究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文化法學學科建設,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教育引導廣大文化法學研究者自覺做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堅持用科學理論解答實際問題,不斷彰顯文化法學旺盛的學術生命力。

完善學科建設舉措。在課程設置上,可組織編寫高質量的文化法學系列教材,在法學、藝術學、新聞傳播學等專業領域開展文化法治人才交叉培養,推動文化法學教育和文化法學研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師資建設上,優化文化法學教師隊伍結構,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相關法治工作部門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學生實習實訓等環節深度銜接、有效合作。此外,還需加強文化法治建設相關各方互動交流,如加強學術界和實務界的互動交流。

優化學術發展環境。要大力加強有組織科研,圍繞推動文化發展、保障文化安全等文化法治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完善多學科聯合攻關機制。加強文化法學學術交流,比如,定期組織專家學者開展行業調研、學術研討,打造文化法學研究學術共同體。加強文化法學對外交流,通過開展雙邊多邊合作研究、共同舉辦學術論壇、互派訪問學者等形式,拓展對外交流領域和渠道。創新對外話語表達方式,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國際傳播,提升文化法學的國際傳播效能,為我國文化法學學科建設創造更好國際環境。健全學術規范監督機制,落實學術不端與師德失范處理處罰聯動機制,引導教學研究人員潛心鑽研、打造精品,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校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0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