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深入人心

李 琦

2023年11月17日08:27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深入人心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要“堅持以立為本、重在建設”,指出“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新時代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強化教育引導,准確把握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和本質特征。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是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的主旋律。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以“中國夢”作形象化、大眾化表達,強調“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把國家、民族和個人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體現了國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的有機統一,成為民族復興征程上的一面精神旗幟。需要強調的是,愛國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歷史的,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隻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統一是歷史形成的、現實存在的,集中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當代中國,愛國主義首先體現在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和對社會主義中國的熱愛,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

  突出實踐養成,把愛國主義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愛國主義是一堂人生必修課,要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道德規范和政治原則,既需要深厚的情感,還需要從思想到行動的升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教育是永恆主題,踐行是根本目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成效如何,歸根結底要落實在行動上、體現在實踐中,關鍵在於能否引導全體人民把愛國熱情轉化為實際的報國行動。新時代要大力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立足本職、拼搏奮斗、創新創造,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在新時代作出應有的貢獻,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實現人生價值。

  落實制度保障,切實加強對愛國主義教育的組織領導。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將愛國主義教育寫入法律、形成制度,有利於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要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近年來,愛國主義相關的各類法律法規、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范、團體章程等逐步得到完善。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深入闡明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總體要求、基本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愛國主義教育法,旨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法治手段保障愛國主義教育常態化,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各環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進一步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格局,建立愛國主義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確保愛國主義教育各項任務要求落到實處,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深入人心,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起磅礡力量。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編:劉圓圓、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