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學者專欄
分享

 志同道合兩詩翁 

——毛澤東與董必武

汪建新

2023年11月14日14:17    

在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中,隻有毛澤東和董必武參加過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他們不僅是幾十年志同道合、風雨同舟的戰友,而且是詩趣相投、心靈相通的詩友。1960年5月14日,毛澤東對日本、巴西、古巴、阿根廷等國家的代表們自謙地說:“我是少產作家,不是多產作家。”而董必武是一個多產詩人,所寫律詩、絕句和古體詩近800題約1300首。毛澤東對董老的詩才十分欣賞,曾有“董老善五律”“董老的詩醇厚嚴謹”的評價。細數毛澤東和董必武的詩交與唱和,能夠領略到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偉人風范。

濃情手書六盤山

1959年9月,人民大會堂落成。根據周恩來的意見,以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命名了會議廳。人民大會堂管理局決定,各省會議廳分別由各省、自治區自己設計布置。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在討論寧夏廳的布置方案時,提出用賀蘭石雕刻毛澤東題寫的《清平樂·六盤山》,再配上一幅毛澤東領導紅軍長征過六盤山的畫,這樣既新穎別致,又具有地方特色。毛澤東作這首詞時未留下手稿,時任自治區人民委員會秘書長的黑伯理便想到了董必武,希望他能出面邀請毛澤東親筆手書。20世紀50年代初期,董必武擔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政法委員會主任時,黑伯理在政法委員會辦公廳工作過,兩人是相識的。黑伯理先是給董必武寫了幾封信,后來到北京開會時又親自登門拜訪。黑伯理提議,不僅要把這首詞用賀蘭石雕刻后挂在人民大會堂寧夏廳,還可立碑於六盤山上。幾番下來,董必武被黑伯理的誠意所感動。他告訴黑伯理,毛澤東現在很少題字題詞,隻能嘗試一下。

1961年8月25日,董必武致信毛澤東:“我受了寧夏自治區人委一位同志之托,他要我轉懇你把你在六盤山作的清平樂詞寫一紙給寧夏,那裡的同志將把他刻石立碑於六盤山上以留紀念。受托很久了,總覺得這樣的瑣事麻煩你太不應該。日前,寧夏來信催問,無奈,隻得請你原諒,費神隨筆一揮為盼!我從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你的詩詞十九首中錄出清平樂一詞如另紙供閱,以省記憶!”1961年9月8日,在江西廬山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毛澤東欣然揮毫潑墨,書寫了《清平樂·六盤山》,並致信董必武:“遵囑寫了六盤山一詞,如以為可用,請轉付寧夏同志。如不可用,可以再寫。”

收到毛澤東的手書后,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辦公廳立即請人雕刻《清平樂·六盤山》石屏,並用楠木作框,把這塊長三米、寬一米的賀蘭石屏挂在人民大會堂寧夏廳。1961年9月30日,《寧夏日報》在頭版套紅刊發了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的詩詞手跡,同時還配發了一篇題為《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社論。

長於書法的董必武多次手書過毛澤東詩詞。董必武酷愛杜詩,應成都杜甫草堂之約,於1964年和1965年先后書寫了幾幅以毛澤東詩詞為內容的條幅,其中既有一筆不苟以楷書寫的《沁園春·雪》《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也有用行書寫的《菩薩蠻·黃鶴樓》。

你來我往讀報詩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毛澤東寫下了諸多“讀報詩”,后來被稱為“反修詩詞”。詩成之后,他隨即送請郭沫若、董必武、謝覺哉等人賞讀,征詢他們的意見。

1959年11月,毛澤東賦《七律·讀報有感》:“反蘇昔憶鬧群蛙,今日重看大反華。惡煞腐心興鼓吹,凶神張口吐煙霞。神州豈止千重惡,赤縣原藏萬種邪。遍找全球侵略者,僅余中國一孤家。”1959年12月10日,董必武寫成了《奉和毛主席讀報有感七律一首》:“垂危階級亂鳴蛙,既反列斯又反華。覆轍欲尋希特勒,來車曾遇卡秋霞。惡風縱使推千浪,正氣終能懾百邪。可鄙叛徒多助虐,觍顏求寵作專家。”

1959年12月,毛澤東又寫了《七律·讀報有感》續作:“托洛茨基到遠東,不和不戰逞英雄。列寧竟撇頭顱后,葉督該拘大鷲峰。敢向鄰居試螳臂,隻緣自己是狂蜂。人人盡說西方好,獨惜神州出蠢虫。”董必武於1960年1月13日,又寫成和詩二首,詩前小序寫道:“前在廣州讀毛主席讀報蛙字韻詩已奉和二律,近讀其繼作,語長心重,感慨萬端,興婉而微,發人深省。再為二長句和之,詞拙意淺不象詩。”其一:“陣營思想判鴻溝,一入迷途未肯休。越陷越深難拔足,胡天胡帝怎回頭。緩和局勢宜爭取,遷就西方大可憂。革命紅旗要擎緊,責無旁貸是神州。”其二:“倒繃兒臂事非鮮,吞卻糖衣錠欲仙。投鼠必須思忌器,得魚切莫喜忘筌。自居右首嫌人左,身立中間蔽已偏。如此逆流須抗拒,堅持原則黨能肩。”

1960年6月13日,毛澤東再作《七律·讀報有感》一首:“托洛茨基返故居,不和不戰欲何如?青空飄落能言鳥,黑海翻騰憤怒魚。愛麗舍宮唇發紫,戴維營裡面施朱。新聞歲歲尋常出,獨有今年出得殊。”6月14日,董必武再作《奉和毛主席1960年6月13日讀報有感韻》一首:“歲月徒令嘆不居,徘徊歧路願難如。總思鑄戟為農器,無怪臨淵羨庶魚。幻術使青能變白,色盲看碧亦成朱。列寧遺教誰違背?阿Q精神又豈殊。”不久,董必武又作《8月2日夜大風雨仍次居韻》:“風狂雨驟逼爰居,黑夜濤聲洶洶如。吠影反華驚百犬,投機似柏喜雙魚。天下是非將大白,面前醒醉現微朱。誰持馬列維真理?群眾心中判別殊。”

毛澤東的“讀報詩”和董必武的奉和詩,反映了特定歷史背景下,中蘇兩黨主要領導人對待國際共運中某些原則問題的種種爭論,姑且不去討論這些作品的具體內容與含義。兩位詩人如此一來二去地進行唱和,實屬中國詩壇一大趣事,也足見兩人心靈默契之深,詩交情誼之厚。

一再唱和辨是非

1961年10月,郭沫若寫了《七律·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發表在11月1日《人民日報》。毛澤東讀后,不贊成“千刀當剮唐僧肉”的說法。11月17日,毛澤東賦詩《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認為“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唐僧是受了蒙蔽的中間派,“白骨精”才是必須堅決消滅的敵人。郭沫若又依毛澤東原韻再和詩一首,“僧受折磨知悔恨,豬期振奮報涓埃”,他接受毛澤東的觀點,改變了對唐僧的看法。

1961年12月29日,辭舊迎新之際,董必武讀到毛澤東與郭沫若的唱和之作,進行了認真揣摩。他筆走龍蛇,寫成《讀沫若同志詠〈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詩及毛主席和作賡賦一首》:“骨精現世隱原形,火眼金睛認得清。三打縱能裝假死,一呵何遽背前盟。是非顛倒孤僧相,貪妄糾纏八戒情。畢竟心猿持正氣,神針高舉孽妖平。”董必武以更加直白的言辭,闡釋了“今日歡呼孫大聖,隻緣妖霧又重來”的旨意。三人共同唱和,分清敵我,明辨是非,顯示了三位偉人的卓越詩才和政治意識。

1971年9月13日,當周恩來報告林彪叛逃的消息時,毛澤東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的周世釗在其1972年10月2日的日記中記載:“晚9時王海容乘車來飯店邀同往中南海謁見主席,12時才辭出,參加談話的有汪東興和唐聞生,主席戲改兩詩。”幾人談話中說到林彪,毛澤東念起明代李攀龍的《懷明卿》一詩:“豫章西望彩雲間,九派長江九疊山。高臥不須窺石鏡,秋風憔悴侍臣顏。”念罷,毛澤東說,如將詩中“侍臣”改為“叛徒”,此詩送給林彪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隨后,毛澤東又念起杜甫的《詠懷古跡》五首其三,並截取原詩中四句:“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念罷又說,“明妃”指的是林彪。

董必武與毛澤東詩心相通,他在政治局討論林彪叛逃事件時,也曾有過一首批判林彪的詩:“鐵鳥南飛叛未成,廬山終古顯威靈。倉皇北竄埋沙磧,地下應慚漢李陵。”董必武的詩刻畫了林彪叛逃的軌跡,詩中的“倉皇北竄埋沙磧”和毛澤東改杜甫《詠懷古跡》中的“一去紫台連朔漠”,可謂異曲同工、天衣無縫。

改詞痛悼老戰友

董必武的詩作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是其漫長的革命生涯的生動寫照。打開董老的詩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與戰友、同志、朋友之間的酬唱抒懷之作。其中有不少作品是吟詠毛澤東的,表達了他對毛澤東這位領袖、戰友、詩友的深厚感情。1959年春,董必武在《偕聶元帥榮臻同志參觀韶山毛主席故居》中寫道:“門外雙塘貯白水,宅旁層嶺植青鬆。風和日麗春游快,土壁茅檐劍氣沖。”正是從這“土壁茅檐”裡“沖”出來的“劍氣”,逐漸光耀中華。

20世紀50年代末,董必武在《紅岩村題詩》中寫道:“紅岩荒谷耳,抗日顯光輝。此地多昏霧,斯人若紫薇。”作者自注:“斯人指毛主席。”這首詩歌頌了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掌握時局,英明決策,真如“紫薇”星辰般引領著中國革命的前進方向。60年代初,董必武參訪了井岡山、瑞金等革命老區,他在《訪問瑞金》七絕四首之四中寫道:“瑞金恰是井岡儔,革命搖籃地勢優。創議發於毛主席,至今影響及他洲。”這是對毛澤東當年創建革命根據地、開辟井岡山道路的頌揚。1963年12月18日,董必武寫了題為《恭祝毛主席七十晉一誕辰》的長詩,他在詩前小序中說:“用郭沫若同志題毛主席詩詞選前頁《滿江紅》調結語‘慶從心萬歲共山呼人長壽’為韻。”也就是說,他用郭詞結語的十一個字為尾韻,共寫了11首五言絕句。第一首“慶”韻為:“出類亦拔萃,七億人所敬。古稀鬆鶴姿,更同普天慶。”其后,便從開展武裝斗爭、建立根據地、抗擊日寇、“移去三座山”“試手縛蒼龍”等方面,全面系統地歌頌了毛澤東一生的主要功績。

毛澤東對董必武這位攜手走過50多個春秋的老戰友也充滿著深情厚意。1975年4月2日,當得知90歲高齡的董必武逝世時,82歲的毛澤東悲痛得一天都未吃東西。他讓衛士找來一張由昆曲藝術家演唱的《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唱片,整整聽了一天。過了不久,毛澤東把原詞的最后兩句“舉大白,聽《金縷》”改成“君且去,休回顧”。毛澤東說,原來的兩句太傷感了,這一改動,既是對死者的告慰,也是對生者的安撫。而今,毛澤東和董必武兩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現代詩壇杰出的詩翁,都已遠離人世,但他們的友情、詩情、偉績和人格,卻一直感染和激勵著后人。

(作者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

(來源:《黨史文苑》,2023年第10期)

(責編:代曉靈、劉圓圓)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