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
2023年11月02日08:31 來源:經濟日報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權屬清晰、責權利統一、保護嚴格、流轉有序、監管有效的集體林權制度。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關系國家生態安全、鄉村振興和億萬農民福祉的“國之大者”。我國有集體林地25.68億畝,佔林地總面積的60%,分布在2600多個縣,涉及1億多農戶。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集體林改就此在全國推開。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持續鞏固深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有力有序、縱深推進。目前,全國完成了“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發放林權証1億多本,初步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集體林森林蓄積比林改前增加了近39億立方米,增幅近85%。林權抵押貸款制度建立,全國林權抵押貸款余額1300多億元,成為支持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全國培育家庭林場、專業大戶、林業合作社等林業新型經營主體近30萬個。集體林地產出每畝約300元,比林改前增長3倍多。林業產業總產值超過8萬億元,部分集體林業大縣農民一半以上收入來自林業。
事實証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契合了時代發展,順應了林農期盼,奠定了山區林區共同富裕的基礎。
集體林改雖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廣大林農還有更多期盼。如何加快推進“三權分置”,如何發展林業適度規模經營,如何切實加強森林經營,如何保障林木所有權權能,如何積極支持產業發展,如何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如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如何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一系列課題,亟待通過深化改革來完成。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增強生態保護和林業發展內生動力,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努力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要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統籌推進,突出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生態質量持續提高、林區發展條件持續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四個持續”。在政策設計上,注重系統集成,從產權制度、資源管理、經營模式、投入機制、產業發展等各方面協同發力,提出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創新舉措。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重點圍繞“穩、活、融、試”四字展開。
“穩”就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集體林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讓林農真正吃下長效“定心丸”。“活”就是聚焦激發活力,放活林地經營權,引導林權流轉,培育規模經營主體﹔盤活森林資源資產,暢通林權融資渠道,引入金融活水﹔完善森林經營管理制度,實施興林富民行動,讓林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融”就是突出融合發展,推進森林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打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動資源管理和產業發展相融相長,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深度融合、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有效轉化、生態美和百姓富有機統一。“試”就是支持先行先試,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鼓勵地方和基層積極探索,支持福建、江西、重慶等地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精耕細作一批改革“試驗田”,為面上改革探路子、做示范、立標杆。
相關專題 |
· 重要評論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