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傳承弘揚絲路精神

更好探究古代絲路文明(學術圓桌)

傅益東

2023年10月30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豐碩成果,讓延續千年的古絲綢之路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完全可以從古絲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推進合作,共同開辟更加光明的前景。”古絲綢之路的開辟、發展及其重要作用,古絲綢之路與經濟交流、文化交往等問題,一直是史學研究高度關注的課題。當前,繼續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發展,要求我們繼續深化古絲綢之路研究,探究古代絲路文明。

關於古絲綢之路的研究,在中西交通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歷史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關於古絲綢之路文獻材料搜集整理工作的深度和廣度都在拓展,與古絲綢之路相關的歷史、地理、語言、宗教、文字、考古、藝術等研究不斷向縱深發展。通過推進古絲綢之路研究,我們更加深入地探究東西方文明交流融匯的歷史,形成一些規律性認識,推動用中國話語闡釋古絲綢之路歷史。

和平合作是基本前提。古絲綢之路之所以綿亙萬裡、延續千年,古絲綢之路上各國和平合作的政治環境是基本前提。歷史上,古絲綢之路上各國和地區廣大人民彼此和平合作的願望始終是主流。我國漢、唐、元時期強大的實力及其影響,為古絲綢之路東段和中段通行提供了安全的環境,進而促進了古絲綢之路的繁榮。回顧千年古絲綢之路發展史,中華文明始終以和為貴,秉持“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處世之道,與古絲綢之路上的國家維系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外交關系,讓古絲綢之路成為各國和平發展、合作共濟的文明之路。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需要從古絲綢之路研究中總結好和平合作的經驗,促進今天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和平合作的政治環境中夯實交流基礎、筑牢交往根基。

開放包容是重要支撐。古絲綢之路上的各國之所以能夠共同創造輝煌歷史,開放包容理念提供了重要支撐。據《后漢書》記載,張騫、班超出使西域之后,東漢初年的古絲綢之路上出現了“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的繁華局面。此后,古絲綢之路咽喉之地敦煌,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成為中華文明同其他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瑰寶。長期以來,中華文明展現出兼收並蓄的博大氣象,以開放的眼光、包容的胸懷,廣泛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往,與其他文明對話交流,進而和睦共處、和諧共生。古絲綢之路發展過程中所體現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為當代東西方不同文明交流對話提供了深刻啟示。

互學互鑒是活力源泉。古絲綢之路交流史就是一部各國文明互學互鑒的歷史,這種互動過程為絲綢之路成為文化交流、文明融匯的大通道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甘肅省敦煌市的懸泉置遺址是體現兩漢時期古絲綢之路繁榮面貌的重要標志,懸泉漢簡中保留的古代文獻是東西方文明互學互鑒的典型例子。這裡出土的漢簡《浮屠簡》說明了佛教的東傳過程﹔而《論語》《孝經》等殘片的發現,則為漢文化西傳提供了有力証據。此外,在兩漢時期,先進的鋼鐵冶鑄技術沿古絲綢之路傳入中亞和西方各國。在其后的交往交流中,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也沿著古絲綢之路相繼西傳,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我們要總結好古絲綢之路上各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互學互鑒的歷史經驗,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

互利共贏是深層動因。古絲綢之路匯聚了各國的資源與人員,成為商貿往來、利益交匯的經濟動脈,中華文明所秉持的互利共贏理念成為古絲綢之路上各國商貿繁榮的深層動因。歷史上,古絲綢之路呈現出“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的陸上盛況,也展示了“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海上繁華。南宋紹興年間,泉州市舶司的收入約佔國家全部財政收入的5%。在這條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經濟大動脈上,東西方商品、資源等交流共享,使各國呈現出商貿繁榮、經濟進步的發展面貌。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當下,我們要深入研究古絲綢之路發展史中互利共贏這個深層次動因,讓今天的共建國家更廣泛地開展國際合作,共同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

(作者單位:南通大學文學院)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30日 13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