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以整體性協同性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

李東坡

2023年10月17日08:3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以整體性協同性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

   【各抒己見】

   《光明日報·教育周刊》9月12日約請三位高校思政課教師講授了三堂思政大課,與當代青年群體對話思想困惑、深聊理想夢想、暢談人生成長,展現了思政課教師抓住青年熱議話題,創新開展思政課教學的使命與擔當,引發了高校師生的廣泛反響。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筆者認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政課建設,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既要善於從教學方式方法上探索新形式,更要正確看待和積極應對當前思政課建設問題,以整體性協同性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

   一是課程定位的高目標導致思政課本身存在挑戰性。思政課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基礎課程,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根本問題的核心課程。思政課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具有鮮明的特殊性和突出的重要性,既是傳授科學理論知識的公共課,又是傳播真理和信仰的思想課,更是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課。思政課作為一門融理論性、學術性、實踐性於一體,具有基礎性、交叉性、綜合性等特點的大學生必修公共課程,既有一般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規范性和知識性等特點,又有自身建設的政治性、理論性、思想性和價值性等特征,更有涵蓋學生學習全周期、融入學生生活全領域、指導學生人生全過程等特性,是一門思想性與理論性相統一、知識性與價值性相一致、歷史性與時代性相融合、理論性與實踐性相配合、階段性與長期性相銜接的綜合性鑄魂育人課程。思政課課程定位的高目標決定了其建設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系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壓力與挑戰,在建設過程中產生一些具體問題是客觀必然的,也是不能回避的。

   二是教學內容的高要求導致思政課運行具有復雜性。從教學內容上講,思政課教學既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基本原理性問題,也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重大理論性問題,又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重要現實性問題,還涉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及世界史、國際共運史等重點歷史性問題,更涉及世情、國情、黨情、民情等突出熱點性問題,客觀上構成一個內容繁多、模塊交織、知識交叉的復雜內容體系。這就決定了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隻有吃透內容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在此基礎上及時修訂教材、補充內容,緊跟時代變化系統性設計和講授教學內容,才能有效避免相互之間的內耗和分散,形成整體性的育人內容,發揮內容的集成性作用。教學內容系統完整、與時俱進的高要求,對思政課教師開展教學帶來挑戰,容易產生內容上重復交叉、理論上深度不夠、時效上相對滯后等問題。

   三是課程體系的高格局導致思政課建設需要協同性。作為高校教育系統公共必修課的大門類課程,思政課內部有多門具體的教學課程,構成一個系統性的課程體系。按照黨和國家部署,新時代思政課建設要加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群建設,著力建設體現黨的理論創新的一體化的本碩博思政課課程體系,這種高格局的課程體系對於高校課程布局、課程建設和課程優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門課程在形態上具有相對獨立性,表現出課程模塊分割、內容有所側重、重點相對突出的特點,但也存在建設不夠及時、對標不夠精准、課程設置不符合要求等問題。同時,由於課程設置的年級不同、授課對象的發展階段不同、課程需求的程度不同等現實性因素的存在,更需要將各門思政課建設放置在一體化運行體系之中,協同各門課程建設過程,才能更好地對標國家要求,避免忽略核心、顧此失彼、盲目建設等問題。

   四是教學方法的高標准導致思政課效果呈現差異性。伴隨著網絡社會崛起和信息共享加快,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的關系,甚至教學話語權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如何走進學生內心、獲取學生信任、激發學習興趣、確保教學質量,是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起始點和落腳點,更是推進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高標准。如果教學方式方法還停留在傳統認識上,不根據時代發展和教育對象變化而進行創新,必然會對教學內容本身甚至教學目標實效產生消極性影響。目前廣泛使用的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題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等教學方法,在推動把思政課教學內容講生動、講形象、講精彩上發揮著突出作用。但是由於教師教學認識、能力素質、創新意識和實施水平的差異性,在加大對學生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對思政課教學規律和創新方法、對新媒體運用和教學資源挖掘等研究方面存在差異,需要思政課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思想認識困惑,敢於並善於回答青年。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政課建設,推動思政課提質增效,要有針對性地瞄准當前客觀存在的問題,在不斷明確思政課教學關鍵性要素的過程中,從切實提升思政課質量這一根本落腳點出發,從理論深化、課程建設、教學研究、內容優化、運行過程、方法變革等方面開展具體性創新,以發展的視角看待思政課教學,從系統的維度審視思政課建設,從整合的需求考察教學要素,從效能的角度推進教學改革,實現整體性優化的育人效果。

   (作者:李東坡,系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責編:萬鵬、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