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2023年10月14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越是風雲變幻,越要有登高望遠的開闊視野、順勢而為的戰略眼光。
2013年秋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旨在傳承絲綢之路精神,攜手打造開放合作平台,為各國合作發展提供新動力。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時代要求、順應各國人民過上更好日子的強烈願望提出的重大倡議,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充分彰顯了以實際行動推動共同發展、同各國一道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擔當。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目的是聚焦互聯互通,深化務實合作,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共建“一帶一路”的指導原則、豐富內涵、目標路徑等重大問題,深刻指出“共建‘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合作理念,致力於高標准、惠民生、可持續的合作目標”。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共建“一帶一路”從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成為當今世界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成為共同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遇和成果屬於世界。10年春華秋實,共建“一帶一路”為全球發展繁榮注入新動力,為增進各國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貢獻。10年來,形成一大批標志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我國向多個國家推廣示范菌草、雜交水稻等1500多項農業技術,幫助亞洲、非洲、南太平洋、拉美和加勒比等地區推進鄉村減貧。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10年來,這條承載文明記憶、寄托未來夢想的希望之路,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肯尼亞有了第一條現代化鐵路,馬爾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橋,白俄羅斯有了自己的轎車制造業,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重煥生機,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再創輝煌,老撾“陸鎖國”變“陸聯國”的夢想終於成真……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10年砥礪前行,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為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中國開放發展開辟了新天地。我們高舉開放合作大旗,推進同各國、各地區發展戰略和互聯互通規劃對接,不斷深化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經貿、科技創新、公共衛生、人文等領域務實合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我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2013年到2022年,我國與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19.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6.4%﹔與共建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美元,其中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2400億美元。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國內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推動了制度型開放,構建了廣泛的朋友圈,探索了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大幅提升了我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有力推動我國開放空間從沿海、沿江向內陸、沿邊延伸,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實踐充分証明: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是通向共同繁榮的機遇之路,是各國共同發展的大舞台,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台。這一重大倡議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所體現的價值觀和發展觀符合全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求,也符合共建國家人民渴望共享發展機遇、創造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和熱切期待,具有廣闊前景。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實現普遍安全、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共建“一帶一路”面臨重要機遇,也面臨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堅定不移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我們一定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4日 02 版)
相關專題 |
· 重要評論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