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光明論壇】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弘揚教育家精神系列評論之六

羅容海

2023年10月13日08:1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光明論壇】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光明論壇】

   今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出席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的各位教師,在闡釋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時,將“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作為一條重要內容。這一要求啟示廣大教師,為人師,立師道,應至於弘道,止於弘道,終身弘道不輟。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於重要性而言,傳道是第一位的﹔於目的性而言,傳道是終極目標。2014年教師節前夕,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從“四有好老師”,到“四個引路人”,再到“大先生”和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將傳道、弘道作為教育工作者治學育人的目標要求是一以貫之的。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對於“弘道追求”而言,首先要問的是“所弘何道”的問題。對於這一關鍵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致信已經作出了回答:一是“胸懷天下”的天下大道,二是“以文化人”的傳統師道。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強烈的天下意識。無論是《禮記》推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顧炎武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還是今天我們提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中國人的天下從來不是單純的空間概念,而是價值所系。所謂胸懷天下,不只是關懷之廣,更重要的是要關心道義之正,古人所說“存天理”即是此意。而“以文化人”則集中代表了中國傳統師道的價值立場。自古至今,從“其自任以天下之重”而決心“使先覺覺后覺”的伊尹,“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的孔子,到“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提倡“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的顧明遠,在“以文化人”的價值指引下,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數千年來綿延不絕,至今生生不息。

   繼“所弘何道”之后,其次要提出的是“為誰弘道”的問題。宋代張載總結“為誰弘道”的命題而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彰顯了中國古代教育家深沉的關懷和雄偉的抱負。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弘道也呈現出新的時代內涵。當前,邁上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我們正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証,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牢記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貫徹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廣大教師應努力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對於弘道的方法問題,教育家精神內涵中的“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愛之心”等已經作出深刻闡述,這裡最需要關注的是“弘道者誰”的問題。對於這一問題,孔子的名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為我們給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答案。孔子告訴世人,“為仁由己”,每個人都能成為弘道者。孟子則提出,老師作為先覺者,更有責任守道、傳道、弘道,從而讓更多的人成為弘道者,讓道義更加彰顯。由近代著名教育家范源濂作詞的北京師范大學校歌中有這樣一句:“師道師道誰與立,責無旁貸在藐躬。”對教師群體來說,立師道,弘大道,是職責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師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隊伍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使我們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到教師工作的重要性。我們的教師隻有以教育家為榜樣,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於“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弘道的追求和職責才能更好實現,教師也才經得起“人民教師,無上光榮”的崇高贊譽。

   (作者:羅容海,系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副研究員)

(責編:萬鵬、劉圓圓)
相關專題
· 重要評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