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 梅
2023年10月12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主體性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其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精神信仰等的堅持與發展,關系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更關系文化活力的激發和增強。文化主體性強則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程度高。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不斷鞏固文化主體性,更好維護好本民族的文化特質,進而在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發展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近代以后,深重的民族危機讓一些人產生了文化自卑自棄心理,中華文化的主體性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共產黨堅定選擇馬克思主義,同時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歷史和實踐充分表明,“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文化自信就來自我們的文化主體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黨領導人民推進“兩個結合”的歷史進程,也是不斷鞏固文化主體性的文明發展歷程。這種結合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深入的融合。“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取得新突破。在“結合”中,我們堅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結合”進一步鞏固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文化主體性,有力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創新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創新能力強則文化的主體性強。中國式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鮮明特色。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鑄就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已經深深融入中國式現代化之中。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體現著民本思想,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體現著“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體現著天人合一的智慧,等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僅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有益滋養,對於解決現代社會人類面臨的難題也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充分彰顯了鞏固文化主體性的重大意義和時代價值。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鞏固文化主體性和文明交流互鑒並不矛盾而是相互促進的:鞏固文化主體性有利於文明交流互鑒,文明交流互鑒也有利於鞏固文化主體性。鞏固文化主體性絕不是故步自封,而是要更加自信地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以開放的心態自主學習借鑒外來文化,並在此基礎上創新發展本民族文化。這是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面向未來,我們要在鞏固文化主體性的同時,積極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向世界展現中華文明的魅力,促進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園,為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促進人類社會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2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