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8日15:46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經過文學、影視作品的加工,“九層妖塔”的故事廣為人知,而這個傳說的原型,便是位於青海都蘭熱水墓群的“九層妖塔”。通過持續的考古發掘,一件件出土文物揭開了傳說迷霧。中國考古博物館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僅十余天后又開新展,9月28日,“從‘九層妖塔’到阿柴王陵——青海都蘭熱水墓群精品文物展”在該館臨展廳開展,預計展期半年,其中大量文物是首次與觀眾見面。
“在高高的土堆中存在‘有妖怪的高樓’”,這是青海省都蘭縣居民相傳甚久的說法。這座坐南朝北、形制特殊的墓葬,正位於熱水墓群區域,被當地居民稱為“九層妖塔”。
“‘九層妖塔’通過藝術創作廣為人知,而它背后的歷史究竟是怎樣的?唐中期各民族在青藏高原上如何交流交融?青海道是怎樣把中國和世界聯系在一起?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考古工作來回答。”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強說。
1982年起,考古工作者陸續對熱水墓群的50余座墓葬展開考古發掘,以搶救性清理為主。其中,距離“九層妖塔”約400米的2018血渭一號墓是熱水墓群考古發現的結構最完整、墓室最復雜的高等級墓葬,共出土金銀器、鐵器、漆木器、皮革、紡織品等各類文物500余件。本次展覽的主要展品,均出自這一墓葬。
這處墓葬的主人是誰?一枚高約3.5厘米、長1.8厘米的小小銀印章的出土,回答了這個問題。借助工業CT掃描技術,其上篆刻的駱駝圖像和古藏文清晰顯現,意為“外甥阿柴王之印”,據此,考古工作者判斷,墓主人的身份正是公元8世紀中期吐蕃統治下的吐谷渾王,這枚印章也成為了反映唐(吐蕃時期)吐谷渾與吐蕃政治聯姻的重要物証。
熱水墓群所在地,曾是通往西域的古絲綢之路青海道,在吐谷渾控制時期,青海道是連通中外商貿和文化的關鍵通道,文化的交融互鑒,在展廳中得到了直觀展現。“不少出土文物既有唐朝的文化特征,也有域外文化特征,相互交融升華。”李國強說,熱水墓群一系列的重要考古發現,充分証明該地區是絲綢之路青海道上重要的節點,從北朝至唐蕃時期,都蘭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商業貿易的中轉站。
李國強介紹,在以都蘭為中心的青海、西藏交界區域,有著上千座墓葬的埋藏體量,對2018血渭一號墓的考古工作是一次搶救性發掘,目前仍有隊員在考古一線開展工作,還將陸續產出新的考古成果。本次展出的文物在閉展后,也將送回考古實驗室進行后續研究。
該展覽由中國歷史研究院指導,中國考古博物館、青海省文物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協辦。
(記者 劉蘇雅 王海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