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人民要論)

宋月紅

2023年09月28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    

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認真回顧我們黨領導人民探索、推進、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歷程,有助於加深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和把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我們即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74年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其中一個偉大成就,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了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踐証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認真回顧我們黨領導人民探索、推進、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歷程,有助於加深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和把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一唱雄雞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中國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關於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基礎上建設一個什麼樣的新中國,我們黨在全國革命勝利前夕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帶領人民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全國工農業生產在1952年底已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在此基礎上,我們黨不失時機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領導人民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我國基本上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這一時期,黨領導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証。

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此后,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我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這一時期,我們黨創造性地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制定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部署,逐步建設起新中國賴以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很大一部分物質技術基礎,特別是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現代化建設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証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我們黨深刻認識到,隻有實行改革開放才是唯一出路,否則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在這次全會上,我們黨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和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建設開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大踏步推進。我們黨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作出我國社會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大論斷,確立和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我國改革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率先突破,逐步轉向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並全面鋪開,同時進行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領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開發開放浦東、推動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了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黨領導人民進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等重大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鼓勵和支持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經過持續推進改革開放,我國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証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回望歷史,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曾經走過彎路,也遭遇過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意志和決心始終沒有動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式現代化開啟了新的篇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我們在戰略上不斷完善,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戰略支撐。我們在實踐上不斷豐富,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特別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証、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礡力量,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科學指引。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和實踐成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辟了廣闊前景﹔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其所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深刻洞察世界發展大勢,准確把握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深入探索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堅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獨立自主、自立自強,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不斷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加廣闊的前景。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28日 13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