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紀洋
2023年09月19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於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文化基因根植於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之中,突出的創新性推動中華文明不斷發展進步。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需要全方位、多方面的創新創造。我們要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創新基因,深入把握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持續創新,需要永不懈怠的精氣神和頑強拼搏的韌勁。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來源於我們始終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走過了不同於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創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易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崇尚努力上進、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自強不息,從未放棄對美好夢想的向往和追求。”中華兒女在自強不息精神追求的激勵下,充滿持續創新的精神動力,推動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讓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展繁榮。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就越要發揚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堅持自強不息、不懈奮斗。
新益求新的價值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前進,也就是我們古人說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對新益求新價值理念的追求,充分彰顯了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中華文明之所以成為唯一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就在於中華民族在應對內外環境變化中不斷變革,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在革故鼎新、新益求新中始終保持生機活力。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堅持守正創新、新益求新。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真正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証取舍、推陳出新,通過創新思路、話語、機制、形式等,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
知行合一的實踐哲學。古人雲:“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真知篤行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知,是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和認知﹔行,是指人的實際行動。中華民族一直推崇知和行的協調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干家。”這深刻啟示我們,推進各項工作,根本的是要靠實踐出真知。因為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源泉和動力,也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如果想法沒有落實到行動上,僅僅停留在認識層面,創新就無從談起。堅守中華文明突出的創新性,就要深刻認識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深刻領會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要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開拓創新、開創美好未來,既要面向實際、深入實踐,又要嚴謹務實、苦干實干,在以行求知、以知促行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9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