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系統謀劃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

郝 彤

2023年09月15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荒漠化防治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巴彥淖爾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時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持以系統觀念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既是對我國荒漠化防治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新時代新征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方法論。

  寧夏是全國生態最脆弱、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是唯一全境納入“三北”工程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省(區),是我國“三區四帶”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維護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事關我國生態安全、事關強國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寧夏牢記“國之大者”,加強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謀劃,實施生態優先戰略,將荒漠化防治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主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大力弘揚“三北精神”,依托“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等國家重點林業生態工程,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和寧夏區情的防沙治沙道路。

  加強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荒漠化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把握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演化規律,綜合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之間、各生態系統之間、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生態系統之間相互聯系、彼此支撐的關系。寧夏始終堅持系統觀念,以防沙治沙為主攻方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

  在扭住水資源上做文章。緊扣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關鍵要素、是荒漠化防治中最為重要的自然制約因素,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把握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度,推廣白芨灘“攔截洪水、雨天蓄水、干旱補水”模式,合理解決固沙與保水之間的矛盾。量水而行,以水定綠,正確處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科學選擇植被恢復模式,統籌配置林草植被類型和密度,防止出現綠了一小片、黃了一大片的現象。

  在構建大保護大治理大建設的工作格局上下功夫。統籌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保護修復,加強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協調和管理,系統謀劃黃河、賀蘭山、六盤山、羅山“一河三山”和森林、草原、濕地、流域、農田、城市、沙漠“七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協同推進上中下游、干流支流、左右兩岸、山上山下、地表地下整體治理,形成協同聯動的大保護大治理大建設工作格局。

  在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上求突破。先后出台《寧夏回族自治區防沙治沙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禁牧封育條例》,以硬措施、硬辦法切實鞏固禁牧封育成果。探索開展用水權、土地權、排污權、山林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六權”改革,以資源要素改革破題,形成政府主導、項目帶動、群眾實干苦干、社會廣泛參與的防沙治沙局面。立足全域生態體系整體性,綜合土地沙化現狀、土地利用結構、國土空間布局、區域經濟發展等因素,堅持重點防治與區域防治相結合,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配套,綜合防治與產業發展相統一,探索出固沙防風帶、灌溉造林帶、草障植樹帶、前沿阻沙帶、封沙育草帶“五帶一體”防風固沙體系,以及外圍灌木固沙林、周邊喬灌防護林、內部經果林、養殖業、牧草種植、沙漠旅游業“六位一體”防沙治沙模式。

  中衛市沙坡頭防沙治沙,讓沙漠倒退20多公裡﹔“靈武白芨灘”防沙治沙,擋住了沙漠南移西擴,保護了黃河的生態安全……寧夏荒漠化防治,有效發揮了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作用,促進局部生態環境逐步改善,區域氣候條件逐步改變,推動山川大地實現由“黃”到“綠”轉變,不斷筑牢祖國西北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格局。

  推動生態改善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境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系,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在本質上、目標上具有統一性和一致性,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新時代發展實踐已經証明,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構成和重要支撐,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高質量發展反映高水平保護的成效。很多荒漠化地區與經濟欠發達區交叉重疊,荒漠化、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等問題制約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可以說,土地荒漠化既是生態問題,也是民生問題﹔防沙治沙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

  寧夏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証統一關系,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既防沙之害,又用沙之利,在防沙治沙的同時發揮沙漠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一方面,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寧夏騰格裡沙漠新能源基地項目以建設“綠色能源+生態治理”為目標,運用“林光互補”“農光互補”技術,採取“林草結合”模式,實現“板上發電、板間種植、板下修復”,探索出“新能源建設+沙戈荒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新路徑。另一方面,科學發展特色沙產業,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寧夏堅持把防沙治沙、改善生態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統籌考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地理單元的連續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嚴把生態環境准入關,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從根源上保障沙區資源合理有序開發,科學發展沙區節水型種植業、循環用水型沙產品加工業、環境友好型沙區服務業等特色沙產業,不斷深化國家級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建設,為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美麗新寧夏夯實生態基礎。

  (作者為寧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15日 10 版)

(責編:劉圓圓、王珂園)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