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2023年09月07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北京作為我國科技基礎最為雄厚、創新資源最為集聚、創新主體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完全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著力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今年5月,科技部等12部門印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 加快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工作方案》,確立了“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成為世界科學前沿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全球創新要素匯聚地”的發展目標。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對於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將有力支撐科技強國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縱觀國際科技創新發展歷程,高度集聚創新要素的科技創新高地往往主導著科技創新的趨勢和進程,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發揮著引領作用。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利於我國在全球創新格局中搶佔優勢地位,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從國際看,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錯綜復雜,世界經濟陷入低迷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研究范式發生深刻變革,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科技創新廣度顯著加大、深度顯著加深、速度顯著加快、精度顯著加強,全球創新版圖、全球經濟結構加快重構。科技創新日益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對於搶抓新科技革命先機、在前沿領域乘勢而上奮勇爭先具有重要意義。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仍存在原始創新能力還不強、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還不高、科技創新資源整合還不夠等問題,需要下大力氣解決。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對於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支持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我們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是新時代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戰略支撐,有利於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發展,加快實現我國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具有獨特優勢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北京作為我國科技基礎最為雄厚、創新資源最為集聚、創新主體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完全有基礎、有底氣、有信心、有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擁有雄厚教育優勢。北京擁有90多所大學、1000多所科研院所,34所高校、162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2022年,北京在校研究生為43.5萬人。其中,在校博士生12.5萬人,在校碩士生31萬人。豐厚的教育資源、高質量的人才自主培養體系,能夠造就一大批創新人才和科技人才,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擁有完備科技優勢。在科研成果方面,北京市2022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保持在6%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18.3件,涌現出一批世界領先原創科技成果。在戰略科技力量布局方面,以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新型研發機構、高水平高校院所以及科技領軍企業為主體的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化布局不斷完善,“三城一區”(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平台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主陣地作用日益凸顯,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持續強化。在科技體制改革方面,在加強企業財稅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等方面推出一批突破性政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持續提高。在創新生態方面,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強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已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醫藥健康、智能裝備、人工智能、節能環保、集成電路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這些成果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
擁有豐富人才優勢。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根據《北京人才發展報告(2021)》,截至2020年,北京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781.3萬人,人才密度達到62%,較2010年提升24.7個百分點﹔北京有兩院院士800余名,佔全國的近一半﹔北京入選國家級、北京市級各類人才項目者超過5000人。北京還持續加強人才國際交流,積極吸納海外高端人才和留學人才,積極打造全球人才高地。豐富的人才資源,為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強大動力。
力爭早日把北京打造成為全球創新要素匯聚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要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持續推進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進一步加快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在前沿技術創新、高精尖產業發展方面奮力走在前列。”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四個面向”,統籌發揮好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和開放共享,力爭早日把北京打造成為世界科學前沿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全球創新要素匯聚地。
更好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教育、科技、人才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共同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隻有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統籌推進,形成良性循環,才能更好服務於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要貫徹落實國家“雙一流”建設戰略部署,支持在京高校全面融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進新一期北京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強化有組織科研,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引領國際學術前沿、催生產業技術變革等方面的策源功能。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支持高校加快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深入實施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戰略行動,為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涵養源頭活水。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和首都發展重大需求,加快建設全球人才高地,全方位吸引集聚更多科技人才,完善科技成果和人才評價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制度創新要協同發揮作用,兩個輪子一起轉。”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不僅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而且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持續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先試改革,貫徹落實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措施,圍繞財政金融、成果轉化、人才激勵、企業創新等方面,推動出台下一批改革措施。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挂帥”“賽馬”等制度,形成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科技評價導向,完善自由探索型和任務導向型科技項目的分類評價制度,著力打通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等科技成果轉化堵點。完善科技金融體系,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做強北京科技創新基金,更好發揮北京証券交易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功能。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形成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
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和開放共享。科學技術具有世界性、時代性,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需要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更大范圍更深層次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運用全球創新資源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要依托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區”優勢,加快推動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持續吸引國際科技組織、行業聯盟、外資研發機構、跨國公司、國際科技服務機構等在京集聚發展。加強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深化體制機制創新與功能建設,促進技術轉移及成果轉化,更好促進京津冀協同創新。高水平辦好中關村論壇,打造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台。不斷完善外籍人才准入政策,為外籍人才來華創新創業提供便利。
(執筆:任曉剛)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07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版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