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仕菊 葉柏榮
2023年07月24日08:19 來源: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要深入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為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從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美麗中國”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遠景目標,到2018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隨著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我國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新時代十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顯著的十年。十年來,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下降57%,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6.5%,我國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十年來,全國累計造林10.2億畝,森林覆蓋率達24.02%,人工林保存面積達13.14億畝,穩居世界第一。十年來,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3.8個百分點,2022年達87.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十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等重要理念已深入人心。
美麗中國建設當久久為功、砥礪前行。成績來之不易,但我們不能沾沾自喜,更應當時時警醒。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要解決這些矛盾,就要求我們必須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錨定問題症結,需要從根本上認識並解決問題。因此,必須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激發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強大動力,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綠色根基。
美麗中國建設更應統籌協調、行穩致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做到“全國一盤棋”。一方面,要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要更加積極地採取基於市場的環境政策工具,通過提高科技水平,促進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各地區各部門要勇擔職責、牢記使命,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扛起美麗中國建設的政治責任,認真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清單,加強生態文明法治建設與法律實施監督,增強生態文明建設專題協商與民主監督力度,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緊緊圍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這個主旨謀篇布局,匯聚美麗中國建設的磅礡偉力。
宏偉藍圖已繪就,砥礪奮進正當時。建設美麗中國,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需要我們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孜孜不倦、久久為功,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作者:杜仕菊 葉柏榮,分別系華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秘書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