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互利共贏、開放合作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共建“一帶一路”為人類走向共同繁榮作出貢獻

史志欽

2023年06月09日08:2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這一倡議從藍圖變成廣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和開放合作的國際合作平台,為各國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帶來實惠。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方案蘊含的互利共贏、開放合作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產生深遠國際影響。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面對新的風險與挑戰,我們要堅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人類走向共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為促進互聯互通做增量。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我們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搭建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合作機制,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調聯動發展。推動政策溝通,增進各國政治互信,凝聚共同發展的共識﹔推動基礎設施聯通,打通交通堵點與斷點,為維護世界供應鏈穩定注入正能量﹔推動貿易暢通,釋放互利合作的活力﹔推動資金融通,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新興金融機構健全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推動民心相通,為共建“一帶一路”打下廣泛社會基礎。當前,世界經濟既面臨復蘇迫切需求,又面臨多重挑戰和困擾,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能夠為重振世界經濟發揮更大作用。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新形勢,深化政治互信,發揮政策溝通的引領和催化作用,探索建立更多合作對接機制。深化傳統基礎設施項目合作,推進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合作,提升規則標准“軟聯通”水平,暢通貿易和投資合作渠道,為促進全球互聯互通做增量。

為共同發展增添新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僅僅著眼於我國自身發展,而是要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標。”通過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及《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非盟《2063年議程》等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戰略規劃有效對接,共建“一帶一路”找到各方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結出互惠互利的累累碩果。世界銀行有關報告認為,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我們要以高標准、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穩步拓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領域合作,探尋新的增長動能和發展路徑,加強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金融等領域合作,形成更多接地氣、聚人心的合作成果,讓共建“一帶一路”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為文明互鑒架設新橋梁。共建“一帶一路”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希望通過文明交流互鑒破解信任赤字、超越文明隔閡,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夯實人文基礎。10年來,中國同各方推動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領域人文交流合作,中外文化交流持續向多領域、深層次發展。以科技領域交流合作為例,自2017年共建“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啟動以來,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方面開展合作。截至2021年底,中國已和84個共建國家建立科技合作關系,支持聯合研究項目1118項。要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豐富交流內容、拓展交流形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深入闡釋共建“一帶一路”的理念、原則、方式等,講好共建“一帶一路”故事。

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新貢獻。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弘揚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努力實現高標准、可持續、惠民生目標,讓發展更平衡,為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拓展新實踐﹔形成第三方市場合作模式等,創新全球經濟合作模式。共建“一帶一路”從原則、目標、路徑到具體措施等各方面,不斷革新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在充滿變化和挑戰的時代,共建“一帶一路”成為各國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的平台,展現了中國方案共贏共享的時代價值。我們要本著開放包容精神,推動更多國家和企業深入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探索創新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方式,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和空間,不斷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新貢獻。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09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