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衛華
2023年06月07日08:21 來源:光明日報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中,提升學生對於文化的認同感,自覺地承擔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是需要我們進行思考和提煉的。
一要強化學生的紅色文化認同感。教學中我們發現,在多元文化價值觀的沖擊下,特別是受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一些學生存在漠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忽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盲目崇拜外來文化的現象。歷史和現實反復表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隻有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充滿信心,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充滿信心,才能有堅持堅守的定力、奮起奮發的勇氣、創新創造的活力。一個拋棄或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而紅色歌曲是記錄廣大勞動人民和無數共產黨員艱苦奮斗、浴血抗爭,將中國從積貧積弱的封建社會發展建設成今天嶄新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生動史料,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強大的精神號召力,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時過境遷,社會主義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吟唱紅色歌曲時,我們仍然可以從那激昂奮進的旋律、簡單質朴的歌詞、撼人心魄的氣勢中感受到振奮人心的力量,感受到革命先輩和質朴的勞動人民前仆后繼、視死如歸的勇氣,感受到他們對建設新中國、建設偉大社會主義國家的美好期待。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強化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二要建構學生紅色文化內容體系。在教育中,要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使之做到愛國的深厚情感、理性認識、實際行動三者相一致﹔積極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使之堅持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統一﹔加強道德修養,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使之自覺追求共產主義崇高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境界。
事實上,紅色音樂產生於特定的歷史背景。在義務教育階段,鑒於學生本身閱歷不足、難以共情的情況,紅色音樂的教學應當與紅色歷史教育結合起來,給予其具體的環境,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構建起紅色文化內容體系,以史會樂、以樂悟史,在歷史與音樂的雙向互動中滋養愛國情懷,感受紅色精神。
三要深挖理論精講與實踐拓展。課堂教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渠道。馬克思指出:“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讓學生在音樂教育中接觸和感知紅色文化理論前沿問題,不僅使他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循循善誘的文化理論探討中,各抒己見的思想文化碰撞中,“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紅色音樂教育絕不是一個孤單、斷裂、片面的環節,它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其他環節相互聯系形成合力,方能更好地傳承紅色精神,發揮美育作用。而社會實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補充。通過實踐教學,更能有利於將紅色文化理論真正內化為學生的素質,外化為學生的行為,進一步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音樂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022版義務教育新課標於2022年4月頒布以來,目前已經進入到具體教材修訂階段,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音樂教育至關重要,紅色音樂文化在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育傳承的任務也突顯出來,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實踐踐行。
(作者:蒯衛華,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