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
2023年05月26日08:42 來源:學習時報
今年“五一”小長假過后,有關“誰火了”的各類盤點消息不絕於耳,最火的莫過於淄博燒烤因為煙火氣而爆火出圈。回味之余,猛然間想起電影《秘密圖紙》的那句經典台詞:“誰火、火、火了?”
這是1965年公映,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一部反特故事片。該片講述20世紀60年代初,思想麻痺的科技工作者李化在火車站丟失裝有秘密圖紙的公文包,女偵查員石雲接受偵破任務,其丈夫軍區干部陳亮協助破案,阻止敵人的終極計劃,並將特務一網打盡。該片情節跌宕起伏,而一句“誰火、火、火了”的台詞成為偵破案件的重要線索。這部時長隻有70多分鐘的影片上映后好評如潮,與《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並駕齊驅,合稱為新中國早期電影的“三戰一密”,成為不少人的集體回憶。
劇情:摒棄“打入型”套路
新中國成立后,國民黨反動派不甘心失敗,一方面是土匪殘敵興風作浪、負隅頑抗﹔另一方面潛伏特務竊取情報、顛覆破壞,剿匪反特成為新生人民政權維護社會穩定、捍衛國家安全的重要任務,而“反特片”也成為新中國涌現的電影新片種。從1949年東北電影制片廠拍攝的《無形的戰線》開始,陸陸續續涌現了《人民的巨掌》《天羅地網》《虎穴追蹤》《國慶十點鐘》《徐秋影案件》《羊城暗哨》《英雄虎膽》《鐵道衛士》《跟蹤追擊》等一大批反特片。這些影片懸念叢生,劇情跌宕起伏,成為風靡一時的經典之作。
1964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政委陳亞丁找到編劇史超,問他是否願意拍一部反特片。史超曾先后擔任過戰爭片《猛河的黎明》和《雲霧山中》的編劇,他一聽說要拍反特片,表現出強烈興趣。他前往總政的保衛部,又到公安部,揣摩了200多個敵特案例素材。他深入到當時敵特分子活動猖獗的漁村體驗生活,甚至還親身參與了一次抓捕特務的具體行動。經過幾個月反特前線的深入了解,史超寫出了《秘密圖紙》劇本。
之前的反特片,主角往往都是像《天羅地網》中的王英、《羊城暗哨》中的王練、《英雄虎膽》中的曾泰、《鐵道衛士》中的高健那樣,偽裝潛入敵人內部,然后成功瓦解特務的陰謀詭計,業內稱之為“打入型”。觀眾摸清了這種模式化的敘述方式,反特片的吸引力就有所下降。史超沒有按照以往反特片的套路寫劇本,改“打入”為推理,改“敵明我暗”為“我明敵暗”。
主角石雲沒有想方設法打入敵人內部,反而以偵查員的形象高調出場,層層推理、抽絲剝繭,最后讓敵特分子原形畢露。《秘密圖紙》開啟了將邏輯推理運用到電影的先河,為國產電影的發展開辟了新路,給人以強烈的帶入感。因為史超進行了許多頗有新意的創作,故事新穎,構思精巧,環環相扣,八一廠決定馬上投入拍攝,並由郝光執導。
主角:改變“清一色”模式
以往反特片的主角,基本都是英俊瀟洒的男英雄,而《秘密圖紙》塑造了一個堅毅果敢的“女偵探”石雲。演員田華曾扮演《白毛女》中的喜兒和《黨的女兒》中的李玉梅等。一開始田華毛遂自薦,導演郝光覺得她的眼神沒有偵查人員那般犀利,另選了演員。曾任公安部部長的羅瑞卿看了樣片,認為扮演者洋氣重,不像偵查員。郝光思來想去,覺得田華其實更符合角色朴素端庄的氣質,就向羅瑞卿征求意見。羅瑞卿一聽是飾演喜兒的田華,一錘定音:就是她了!
石雲第一次亮相是在病床上,略顯憔悴和柔弱。聽說秘密圖紙被偷,她主動請纓,眼神中迅即表露出堅定、敏銳與果斷。隨后,她身著警服,腳蹬自行車,走街串巷,尋訪群眾,迅速捕捉到偷包人的蛛絲馬跡。她雨夜深入小巷,與特務葉長謙正面交鋒,逼他說出“誰火、火、火了”而暴露他是結巴。在審訊中,葉長謙百般抵賴,企圖毀掉秘密圖紙膠卷,被石雲機警地識破。審完葉長謙后,石雲走在通向局長辦公室的走廊上,步伐輕盈瀟洒,臉上洋溢著勝利者的微笑。可當她得知特務23號還在活動,又陷入沉思,判斷案件還有隱情,又去重審特務葉長謙。一路上,她步伐更加沉穩,表情更加冷靜,整場戲真實自然,活脫脫展現出循序漸進、隨機應變、嚴謹縝密的女公安風採。
石雲是戲份最重的一號主角,而演員田華也是發揮了“拼命三娘”的精神,准確把握角色的性格特質,機智勇敢可謂巾幗不讓須眉。比如,石雲沖到鐵軌在火車到來前搶救三輪車工人的那場戲。鐵路路基5米高,坡面凹凸不平。火車飛駛而來,田華要抱著三輪車工人,隨著火車卷起的勁風從陡坡上滾下,而且穿的還是露著胳膊的短袖薄衫。這場戲,如結合高科技手段拍攝,一定會更加驚心動魄,可當年沒有特效,必須由她本人冒著生命危險來完成。
反派:顛覆“臉譜化”窠臼
在人們心目中,“特務”就是“壞人”,對其深惡痛絕。這一態度表現在反特片中,特務形象塑造呈現臉譜化傾向,往往都是尖嘴猴腮、陰險狡詐,反正一眼就能辨別出子丑寅卯來。但導演郝光心裡清楚,真正的特務並不會把“壞”字寫在臉上,而是善於用“無辜”進行偽裝,《秘密圖紙》在塑造反派人物方面也別具一格。比如,代號“王先生”的老中醫古仲儒並不是心狠手辣的面相,反而文質彬彬儒雅得很,肚裡詭計萬千,面上波瀾不驚,還能賊喊捉賊混淆公安視線,把特務的狡猾演繹得淋漓盡致。
但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反派形象無疑是女特務23號。在之前的反特片中,女特務都是像《羊城暗哨》中的八姑、《英雄虎膽》中的阿蘭那種妖艷形象。《秘密圖紙》改弦易轍,決定由師偉扮演女特務方麗。師偉曾在《林海雪原》中飾演聰慧、清純、典雅的“小白鴿”、衛生員白茹。飾演女特務對演員師偉來說是一次新的嘗試,也是一次愉快的冒險。為了讓方麗這個“音樂家女特務”的形象更逼真,她兩次到監獄裡觀察、體驗生活。師偉不斷對方麗的內心進行條分縷析,尋覓自己的處理方法,以似露非露、極其細微的動作表現出來。方麗出場時,以一副清秀溫婉的形象坐在台上演奏鋼琴,頗有大家閨秀的氣質。女特務23號彰顯了師偉所具有的外形表象,“她”是港澳型的知識分子,穿著講究得體﹔“她”知書達理,性情柔弱、溫文爾雅、討人憐憫﹔“她”花言巧語,甚至有些矯揉造作﹔“她”的言行看來似真,但掩蓋不住“她”的假意。“她”那種固有的陰險心態在與其下線通話時暴露無遺。
《秘密圖紙》對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還包括有意識地調用了強大的明星陣容,比如扮演石雲丈夫的王心剛、扮演特務頭子古仲儒的劉季雲等都是“老戲骨”,各具神韻,演戲惟妙惟肖,演什麼像什麼。可以說,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非常生動立體,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秘密圖紙》體現著新中國反特片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后,在藝術表現上的成熟與拓展,將中國反特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與此同時,影片也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比如,市民周明和學生攙扶“瞎老頭”回家,還組裝收音機讓他收聽“北京的聲音”,折射出當年助人為樂已蔚然成風。涼茶鋪兼電話亭的那個“王老吉”招牌,讓今天的觀眾倍感親切,而影片中反特前哨陣地的深圳,在當年還是個無人知曉的小漁村,如今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重溫經典不禁讓人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之感。
相關專題 |
· 汪建新專欄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