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華
2023年05月24日08:24 來源:經濟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國際競爭力,優化國內產業鏈布局”“新發展格局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基礎,經濟循環暢通需要各產業有序鏈接、高效暢通”。構建新發展格局,基礎是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在於產業鏈的“有序鏈接、高效暢通”。在國際產業鏈供應鏈調整深化的背景下,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國際競爭力顯得尤為重要。那麼,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特征是什麼?其理論邏輯和發展路徑又是什麼?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應該從何處發力?這些問題亟待我們作出回答。
從經濟學視角來看,產業鏈包含了產品制造或服務提供的整個過程,是根據特定的產業經濟關聯或投入產出關系,客觀產生的鏈網式關聯結構﹔供應鏈是依據有形物質產品間的供需關系,建立的鏈條式關聯形態。產業鏈供應鏈具有產業組織形態與空間組織形態的雙重特征,其在空間結構上主要表現為區域間的產業分工。因此,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可以視作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問題,可以考慮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等多重路徑。
一般認為,產業鏈供應鏈主體的空間分布越集中,其受文化差異、運輸與通信成本等不利因素影響就越小,資源要素流動和產業鏈整體運作就越有效率,更容易形成區位優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形勢下,我國過去依賴國際市場的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不可持續,產業鏈各環節發展不均衡、產業規模集聚效應不充分等短板亟需彌補。在這一過程中,要加強要素供給體系建設,堅持產業基礎再造和市場體制優化並舉,解決要素流通斷點、堵點,促進資本、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優化產業發展環境,落實助企紓困政策,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明確產業鏈“鏈長”主體責任,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力度﹔發揮科學技術在保障產業安全中的重要作用,確保基礎產業體系自主可控。
延長產業鏈供應鏈並非單一橫向“延長”,而是指在完善分工和相關配套的前提下,兼顧橫向與縱向的發散式延展,形成更加綜合的蛛網式產業鏈供應鏈網絡。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產業延鏈增鏈應依托國內國際雙循環體系來實現。從國內大循環來看,一方面,要推動優勢產業鏈發散式延展,加強區域產業政策協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空間布局﹔另一方面,要深化優勢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一二三產業及相關資源要素高效整合,推動產業基於核心技術優勢的業務拓展。著眼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而言,既要深化國際產業鏈開放合作,鼓勵境內企業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協作,培育核心競爭能力以實現全球價值鏈升級,又要發揮外資的積極作用,最大限度吸引全球先進技術等資源要素,推動國內產業鏈提質增效,還要加強各國發展戰略聯通,最大程度消除非經濟因素干擾,共同構筑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產業鏈供應鏈本身是一種技術集群的載體,核心技術創新是促進產業鏈發展的動力。基於我國現有較為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基礎,應持續引導傳統產業鏈供應鏈創新升級。一是重視產業基礎研究。加強科技信息分類整合,健全技術資源共享機制,協同突破基礎理論研究壁壘,引導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二是加強技術應用轉化。以數字技術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據資源高效利用,發揮數字經濟推動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此外,還要推動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對接產業領域,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發展。
生產要素成本是影響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基礎性因素,產業鏈各環節根據區域要素比較優勢進行空間布局,可以有效降低要素交易成本。推動新興產業建鏈,有利於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有利於在全球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一是發揮鏈主企業作用。按照“壯大一批、改造一批、引進一批”思路,遴選培育一批根植本地、產業鏈整合能力強的鏈主企業,引導發揮其牽引產業鏈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頭雁效應”。二是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加強全產業鏈間的業務協作與資源供給保障,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優的專精特新企業,支撐全產業鏈各個環節銜接融合。三是打造特色產業集群。以鏈主企業和重大項目為引領,引領產業鏈上下游形成協同創新聯合體,加強區域間產業發展規劃對接,打造分工有序、優勢互補的產業集群。
(作者系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