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李慶雲

2023年04月12日08:23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指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范圍內各種“灰犀牛”“黑天鵝”事件頻發,加速推動國際形勢深刻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世界經濟大國地位全面提升,綜合國力躋身世界前列。隨著國家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然而,國際輿論場仍存在對中國形象的“有色濾鏡”“雙重標准”,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好中國形象尤為迫切。要以國外民眾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好故事,充分展現中國的蓬勃發展和中國人民充滿生機的生活,幫助國際社會更客觀更真實地認識中國。

凝聚中國精神,塑造可敬的中國形象。國家強盛離不開精神的強盛,民族復興離不開精神的支撐。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外交思想回答了中國應當推動建設什麼樣的世界、構建什麼樣的國際關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打破了以零和博弈、強權政治為基礎的西方中心論,開辟了國際關系理論創新的新境界,為構建中國國際話語權、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夯實了理論底座。其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蘊含著對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新型國際關系的展望﹔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體現了對國際關系民主化的追求﹔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強化國際合作的開放性、包容性﹔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擺脫人類困境、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中國智慧。

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要立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文明內涵,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洞察當今世界發展大勢、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國際秩序的革新完善不斷提供中國思想、中國方略,展現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彰顯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責任擔當,塑造可敬的中國形象。

彰顯中國力量,塑造可信的中國形象。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文化、政治、經濟、社會和生態等各方面發生巨大變化,展現了中國人民攻堅克難、不懈奮斗的精神面貌。要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彰顯中國力量。一是要聚焦發展成就,通過確鑿的數字和事實,真誠地描繪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和進步,深刻闡釋我國的獨特國情與道路選擇。二是要聚焦價值選擇,從堅持走和平發展、可持續發展道路等事實,反映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尊重自然等價值選擇。從普通人的視角,可以窺見時代建設發展的大潮,中國成就最生動的詮釋,也凝結在一個個普通人、普通家庭的奮斗故事中——人民故事,就是中國故事的最好寫照。因此,在敘述方式上,更要強調生活化、精准化,從個人視角出發,立體全景式展現中國人民生活動態,增加故事的親和力、真實性,在細節處營造出“身臨其境”的觀感,傳遞出中國人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觸發外國受眾的共鳴、理解。最終,通過展現中華民族追求夢想、中國人民謀求幸福的堅定決心,為各國在發展道路上提供有益借鑒、全新范式,從根本上筑牢中國可信的大國形象。

傳遞中國價值,塑造可愛的中國形象。塑造國家形象,離不開文化符號的運用。中華文化符號是具有豐富內涵的精神文化產物,能夠展現中華文明的價值觀念與獨特魅力。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紅色基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集中體現了我國鮮明的文化自覺意識與追求,是塑造我國國家形象的寶貴資源。要講清楚中國是什麼樣的文明和什麼樣的國家,就要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

首先,要立足中華傳統文化故事,從中提煉出更易於進行跨文化傳播的標識概念,如“孔子”“長城”等典型意象,並提煉出中華文化中的道德判斷、哲思追求等文化精髓,打造中華文化的國家品牌。其次,要不斷豐富中華文化的時代內涵,在對歷史傳承、風俗習慣、文化性格等文化元素與生活狀態進行展示時,不僅要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的深厚意蘊,還要兼顧世界人民的文化心理與審美需求,讓知識攝取、審美體驗自然過渡到文化理解、心理認同的層面,讓國外受眾對中國心生向往。最后,要充分利用先進的傳播方式,通過信息化手段、數字化媒體,促進舞蹈、繪畫等承載中華形象的文藝作品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更有利於國外受眾以感性的方式了解中國文化。博主李子柒的系列短視頻、河南衛視《唐宮夜宴》《洛神水賦》等作品在海外廣受歡迎,都體現了新媒體在跨文化傳播與塑造國家形象方面的顯著優勢,掌握好利用好這些技術手段和表現形式,必將有利於塑造更可愛的中國形象。

(作者:李慶雲,系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學院副研究員)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