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以主體性原創性研究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

蔡立東

2023年03月31日08:25    來源:光明日報

【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

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以中國理論、中國學術解讀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為繁榮中國法學、發展中國法治、傳播中國法理提供學術支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法理支持,為人類法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而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以提升中國法學研究的主體性原創性為抓手,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賦予法學思想、法學觀點、法學命題以新的思想內涵、時代內涵和文明內涵。

揭示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法理和哲理,是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的中心議題

知識是人類普遍接受的認識世界的成果,也是人類行之有效的改造世界的工具。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是產生中國法學知識的土壤,也是實踐中國法學知識的場域。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為何必要、如何可能,均源於中國式法治現代化道路的既定選擇。中國式法治現代化道路蘊藏著豐富的學術資源,是新時代中國法學研究的重要學術議題。對中國式法治現代化道路進行長時段、跨學科、跨文明的學術研究,是中國法學研究者的重要使命,也是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關鍵一環。

與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成功實踐相比,當前,中國法學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准、學術話語上的能力和水平還有相當差距:我們尚未構建並發展出一套成系統、較為完備、較為成熟的解讀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法治發展變化、解讀當代中國法治成就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學術中的中國法治形象尚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還在拿西方的理論、學術、知識、觀點、原理、概念、范疇、標准、話語來解讀中國的法治實踐,尚存在著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刻舟求劍、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依樣畫葫蘆”的問題。

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就是要以主體性原創性的法學研究,對發生在特定時空中的“中國現象”進行學理化闡釋,揭示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法理和哲理,並從中提煉出邏輯自洽的標識性概念﹔再以這些概念闡釋中國的生動法治實踐,把“中國現象”總結提煉為“理論事實”,進而基於更大范圍的跨文明比較研究,將其抽象為具有一定普遍性意義的概念、范式,並明晰它們在知識體系內相互規定、系統聯動的邏輯,構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當代中國法學知識體系,從而實現“術語的革命”和“中國法治的知識化”。

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立足和觀照中國法治實踐,是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路徑

《禮記》中說:“無本不立,無文不行。”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首要的就是做到“有本有文”:“有本”,就是指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有文”,就是要立足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偉大實踐﹔“有本有文”,就是要在科學理論指導下,觀照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實踐,做有鮮明特色、能夠解釋和指導中國實踐,又被國際廣泛認可和傳播的“中國在場”的研究。

無本則見於事者乃為虛文。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開展主體性原創性法學研究,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加強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原理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基礎,加強法學理論提煉、闡釋,不斷完善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體系,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以正確的政治方向把舵主體性原創性,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推動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蹄疾步穩、行穩致遠﹔加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概念、判斷、范疇、理論的研究,加強對習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義、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的研究。

無文則存乎心者乃是虛念。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立足和觀照正在展開的中國法治實踐。作為地方性知識的法律,隱藏著每個民族最深層次的奧秘,中國法律與法治必然與中國人對生活世界和意義世界的想象力相聯系。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中國法治現代化實踐面臨深刻挑戰,這些挑戰有的與歷史傳統有關,有的與現代化進程中的政策選擇和制度環境相連,有的受到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的影響,而這恰恰形成了中國法學研究的比較優勢,為研究者“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和“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提供了可能性。為此,應不斷提升捕捉和把握時代問題的理論洞察力、分析和凝練法學命題的理論概括力、闡釋和論証法學觀點的理論思辨力、總結和升華法學理論的理論思想力,對中國式法治現代化實踐作沉浸式觀察,持續關注中國正在發生的事實,以中國的法律和法治作為我們提出問題、做出結論的根據,憑借中國學人的理論想象和法學話語的理論表達,開展主體性原創性研究。這是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最現實的路徑,也是最基本的路徑。

形成具有民族內涵和人類觀照的法學思想、觀點、命題,是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關鍵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時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法治基礎。”這提示我們,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既要“不忘本來”,也要“吸收外來”。當前,建構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一是以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為立場,確立中國法學的基本理念和解釋原則﹔二是以理順整體與個體的關系為重心,凝練中國法學的基本范疇和基本原理﹔三是以權利確認及其實現為線索,理順中國法學的內容節點和展開邏輯﹔四是以融通古今中外為目標,升華中國法學的標志性概念。

可見,建構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不僅要探索中國法學與西方法學對當今法學問題的不同回答,而且要能夠用中國式法治現代化的實踐與理論,去檢驗西方法學的個別概括和理論范疇,並在比較中蒸餾其雜質、萃取其精華。如此,才能夠在思考和解決世界性時代性法學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具有民族內涵和人類觀照的法學思想、法學觀點和法學命題。

一方面,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要體現民族內涵。中華法系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和中華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蘊,挖掘和傳承中華法系凝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華,要厘清當代中國法學的主體性原創性與由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文明發展中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形成的思想體系的關系,與中華法系傳統的獨特風格、概念體系、表達方式的關系,與中華傳世智慧中宇宙觀、天下觀、道德觀、社會觀、實踐觀、人生觀的關系,為人類法治文明形態變革提供思想和智慧。加強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法制史特別是革命根據地法制史的研究,扎實推進紅色法治文化遺存搶救、修繕,積極開展預防性保護,加強革命根據地法律文獻、法治口述史等採集,傳承紅色法治基因,賡續紅色法治血脈。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等重大實踐議題,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基本理論、基本觀點以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基本方法的研究,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基本概念、命題、觀點。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國以迥別於西方國家的特有方式實現法治現代化,其成功經驗必將擴充世界法治智慧寶庫,豐富人類法治文明,為后發國家提供啟示和選項。

另一方面,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要彰顯人類觀照。強調中國法學的主體性原創性,並不排斥域外的法學研究成果,而是要合理借鑒國外有益經驗,使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要求,使之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和文明意義。這就需要加強外國法與比較法研究,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現代域外法學提出的新課題、新方法、新范式、新框架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對照、批判、吸收,為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提供有益借鑒﹔需要從統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高度,分析和凝練當代法學研究所面對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和時代之問,以主體性原創性的研究為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治理難題提供智識支持。

(作者:蔡立東,系吉林大學副校長、教授)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