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王立勇 李瑞琴

2023年03月17日08:28    來源:光明日報

【專題研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③】

黨的二十大報告及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提出要“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這些都為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重要遵循。“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與“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有利於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同樣,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吸引和配置全球資源要素,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是提升國際循環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基礎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一環。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就是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同世界經濟更為密切、更高質量的交流和互動,夯實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具體而言,“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擴大國際循環的范圍。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強化區域間開放聯動,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鞏固東部沿海地區和超大特大城市的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通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國際運輸和物流大通道,推動沿邊開發開放高質量發展,加快邊境貿易創新發展,更好發揮重點口岸和邊境城市內外聯通作用。

拓寬國際循環的領域。通過大幅放寬市場准入,繼續合理縮減外商投資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吸引更多更優質外資,提升外資質量和水平。尤其是將穩妥推進銀行、証券、保險、基金、期貨、信息技術等金融和服務業領域開放作為對外開放重點,推動數據跨境流動和數字貿易發展,推進壟斷行業向社會資本開放,打造服務貿易開放新高地。

提升國際循環的層次。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這是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支撐。加快構建與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相協調的國內規則和制度體系﹔在國內實施一系列系統性制度創新,逐漸將其提升成為全球規則、規制、標准,從而深度融入並重塑全球經貿規則。

改善國際循環的平衡性。堅持出口與進口並重、“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這是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的重要體現。積極提升進口和出口層次、范圍和質量﹔通過雙向投資協調發展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培育競爭新優勢,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戰略資源要素。

提高國際循環的安全性。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必然要求提高國際循環安全性,統籌好開放與安全的關系,構筑與更高水平開放相匹配的監管和風險防控體系,提升中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增強國際循環平台的引領力。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應統籌推進各類開放平台建設,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重點是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深化首創性、集成化、差別化改革探索。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出入境、運輸等政策。

“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是對我國當前對外開放新形勢的客觀、理性、精准判斷。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深度融入國際循環,已逐漸成為全球重要經濟體,在全球價值鏈中佔據重要位置,對促進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但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中國經濟發展遇到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從內部看,生產體系內部循環不暢和供求脫節現象顯現,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存在不少“卡點”“堵點”問題,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產業鏈供應鏈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待加強。從外部看,世界潮流變幻莫測,經濟全球化進程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變化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大沖擊。

中國已深度融入國際循環,但國際循環的質量和效益仍有很大拓展空間。“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對於中國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以及推動世界經濟繁榮,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第一,有利於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推進制度型開放,必然要求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形成對全球優質資源要素的吸引,改善資源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這些舉措一方面可以促進國內產業和企業融入全球分工體系,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國內經濟新舊動能轉換、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第二,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提高我國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在國際競爭和合作中取得新優勢。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度融入並重塑全球經貿規則,可以進一步發揮中國在國際循環中的影響力,突出中國大規模市場的重要性,使中國在全球經貿規則和新興領域經濟治理規則制定中逐步佔據主動和主導地位,從而在更多國際事務中體現出中國倡議、中國理念、中國智慧與中國力量。

第三,有助於推動經濟全球化向著更加多元化、包容性的方向發展。中國堅定不移全方位擴大開放,更高效地促進國內外市場聯動,可以讓中國市場為國際經濟循環注入更多活力,促進國際社會共同發展,讓世界分享中國經濟發展機遇,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第四,有助於加快形成世界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和引擎,推動全球經濟向好發展。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已經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的提升,必然會進一步帶動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憑借在高鐵、5G技術等方面的科技優勢,中國可以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要素分工體系,更好地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穩定,為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能,推動全球經濟向好發展。

(作者:王立勇、李瑞琴,分別系中央財經大學科研處處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

(責編:代曉靈、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