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彰顯“親仁善鄰”的大國風范

謝紅軍

2023年02月24日08:32    來源:解放軍報

“親仁善鄰”典出《左傳·隱公六年》,原文為“親仁善鄰,國之寶也”,意思是親近仁者、與鄰邦友好。自古以來,中國人始終認為,家族和國家的昌盛,從來不是通過對外戰爭搶奪攻伐而來,而是以仁愛道義與鄰交往,講信修睦、友好相處。歷史也反復証明,與鄰者親近、與鄰邦友好,是促進國家發展的寶貴財富。

“遠親不如近鄰。”“鄰裡”作為一種以地緣關系為基礎的人際關系,對有著數千年文明史的中國來說有重要意義。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代先賢就認為,以仁愛友善的原則與鄰國相處,是國家間和諧相處的前提條件。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的“仁者愛人”,墨子的“兼愛非攻”等等,都表達了與鄰交往要有仁愛之心的觀點。“親仁善鄰”體現著中華民族獨有的內斂與厚重,承載著中華民族特有的寬厚與包容。古往今來,正是始終秉承“親仁善鄰”的政治智慧,中華兒女才能世代堅持與人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諧友愛的人際關系﹔華夏各民族間才能始終交融交流、和衷共濟,形成了團結和睦的大家庭﹔中華民族才能協和萬邦,與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中國人自古就提出了“國雖大,好戰必亡”的箴言,“以和為貴”“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傳。同時要看到,中國的周邊地緣環境十分復雜。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發展了“親仁善鄰”的傳統智慧,將其落實在各民族、國家的共同發展上。早在1946年,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中間地帶”概念,主張爭取和團結新興的獨立民族主義國家。20世紀50年代,我國制定並推行了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積極努力爭取與周邊鄰國建立相互信任的外交關系,形成安全穩定的周邊環境。1985年,鄧小平同志提出“和平和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的重要論斷,為新時期黨和國家制定對外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隨著中國外交舞台的不斷延伸,多邊合作成為周邊外交的重要內容。我們通過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深化睦鄰友好,通過參與地區安全對話維護周邊穩定,倡議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確立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與東盟國家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等,為探索建立新型國家關系、樹立新型安全觀和加強新型區域合作,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也注重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通過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辦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等,使中國的朋友圈進一步擴大。

進入新時代,習主席深刻把握世界發展大勢,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淵源在“親仁善鄰”,旨在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此外,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主張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都是中國為推動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俗話說:“鄰居好,無價寶。”歷經苦難的中國人民珍愛和平,希望同世界一道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前進道路上,我們將繼續堅持以鄰為伴、與鄰為善,堅持睦鄰惠鄰,繼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作者單位:陸軍工程大學)

(責編:代曉靈、萬鵬)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