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傳承“民為邦本”的為政之道

孫  冰

2023年02月06日08:28    來源:解放軍報

“民為邦本”典出《尚書·五子之歌》,原文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意思是說,民眾是國家的根本,隻有百姓安居樂業,根本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定。“民為邦本”是古代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

將民眾視為治國理政的根本,是中國古代聖賢早在數千年前就已萌生的遠見卓識和政治理想。從“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到孔子的“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從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到荀子的“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從朱熹的“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到黃宗羲的“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歷史上諸多學者都推崇民本思想,認為民心向背決定了國家和政權的穩固性和長遠性,治國理政重在得民心。

“民為邦本”,寄托著中國歷代先賢的政治理想,也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為政之道。“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我們黨在治國理政過程中,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結合,在此基礎上凝練並升華出“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毛澤東同志認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進入新時代,習主席提出“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等重要論斷,深刻闡釋了黨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與共的深層邏輯。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在為誰執政、為誰用權、為誰謀利這個根本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人的頭腦特別清醒、立場特別堅定。一百多年來,黨領導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讓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持續聚焦發展,讓億萬人民無虞於溫飽﹔心系民生冷暖,歷史性地消除絕對貧困……每一次關鍵抉擇,每一個重大決策,都鐫刻著人民意志,都增進著民生福祉,都詮釋著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懷揣著深厚的為民情懷,中國共產黨人走過了革命、建設、改革歷程,走進了新時代,每一步都彰顯著血肉聯系,每一程都訴說著魚水情深。在為民謀利、為民造福的歷史洪流中,涌現出無數優秀共產黨人,有“為人民而死,死而無怨”的歐陽立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雷鋒、“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祿、“跟群眾戰斗在一起,勝利在一起”的申紀蘭,還有那些將青春揮洒在偏遠山區的扶貧干部、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為什麼他們不懼生死、英勇無畏?為什麼他們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不謀求個人利益?隻因心中懷著“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誠情懷。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中國共產黨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國人民亦是狂風驟雨中我們黨最堅實的依靠。“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革命戰爭年代,人民群眾把“最后一口糧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至今在江西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裡還陳列著一隻裝鹽的陶罐,向世人講述著那段“有鹽同咸,無鹽同淡”的感人故事。一路走來,人民群眾筑成堅實無比的“銅牆鐵壁”,匯成洶涌澎湃的“汪洋大海”,他們用小車推出淮海戰役的勝利,用“小鐵鍬”挖出了大油田,用“紅手印”拉開了農村改革的歷史大幕,用萬眾一心筑起了抵抗一切風險的堅固防線……山河壯美,歲月崢嶸,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歷史充分証明,誰能真正把人民團結凝聚起來,誰就能擁有無窮智慧和磅礡力量,誰就能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執政,就是要為民造福,而隻有做到為民造福,我們黨的執政基礎才能堅如磐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傳承“民為邦本”的為政之道,繼續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准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共同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成美好的現實。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與2023年全國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全國兩會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