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以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強基賦能

孫紹勇 韓俊

2023年01月13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以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強基賦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關鍵,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以創新、高效、節能、環保、高附加值的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含金量,把經濟發展的速度與效率、增長方式與發展模式統一起來,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新征程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推進經濟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國式現代化向著更高目標、更高水平邁進的邏輯必然。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從世界現代化的發展歷程看,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提升,是實現現代化的前提條件和中心任務。從我國現代化實踐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社會生產力的極大解放和發展,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並提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要求。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物質文明發展的基礎和表現。唯物史觀認為,社會歷史的發展進步,歸根結底是由生產力推動的,“人們所達到的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核和動力,在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生產力質量的提升。因此,現代化首先表現為生產力的現代化。在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抓好形成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重要任務,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經濟現代化對其他領域的現代化產生深刻影響。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僅是衡量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影響中國式現代化整體進程的關鍵要素,在統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全局中起著基礎性、帶動性作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牢物質根基、提供支撐保障。

  

   新時代十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式現代化的行穩致遠,與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密不可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主動適應和積極引領經濟新常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同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使中國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時指出,十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一百一十四萬億元,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達百分之十八點五,提高七點二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三萬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萬一千元”。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向上利好的條件和基礎。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規性和非常規性關口。這是一個鳳凰涅槃的過程。”當前,世界形勢深刻變化,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明顯增多,同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內外部困難和挑戰。妥善解決好經濟發展中的卡點瓶頸問題,提高經濟增長的含金量,不斷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迫切需要。

  

   以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強基賦能,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找准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創新能力不足、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控制力較弱、資源型經濟的綠色轉型緩慢,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制約,應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綠色經濟等,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相統一。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並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創新驅動,就是要通過科技創新、體制創新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效率、動力變革,以創新驅動和科技力量突破經濟發展瓶頸與難題,激發經濟創造和增長的活力。為此,要加強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圍繞市場主體優化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的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著力引導中小微型企業創新發展,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融通聯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完善創新人才培養發展機制,健全創新要素收益分配體制。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方面,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依托,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就要不斷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鏈優化升級,推動傳統產業向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重點發展人工智能、高端芯片、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打造高附加值、個性化、全球化的產業鏈。另一方面,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實體經濟覆蓋一二三產業的各個領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隻有堅持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促進新興產業、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融合發展,才能確保實體經濟穩步發展,增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韌性和產業支撐。

   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發展綠色經濟就是要實現經濟發展的綠色化、低碳化,以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方式促進經濟增長。著眼中國式現代化內蘊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鮮明特征和本質要求,隻有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統籌好降低污染能耗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才能建立起人與自然良性互動、平衡協調的物質交換關系,進而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經濟理性與生態理性的辯証統一。為此,要在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節能減排的同時,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經濟提質增效路徑,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全社會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推廣綠色、低碳、環保的生產生活方式,為群眾提供更多優質健康的生態產品。

   (作者:孫紹勇、韓俊,分別系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道路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與歷史經驗研究”〔20&ZD05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萬鵬、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