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不斷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有的放矢)

程曼麗  趙麗芳

2022年12月22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圍繞中華文化深耕細作,構建好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用好國際化傳播平台,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斷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圍繞中華文化深耕細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要在傳播內容上圍繞中華文化深耕細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注重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新時代新征程,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比如,要結合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又如,要努力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

  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研究布局,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新時代,我國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國際輿論格局西強我弱的總體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隻有構建起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才能有效統籌資源力量,充分發揮集合效應,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構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戰略傳播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系統思考和整體謀劃。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媒體集群,特別是要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採用貼近不同受眾的精准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更好發揮高層次專家作用,利用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外國主流媒體等平台和渠道發聲。重視發揮海外華人、海外中資企業、國際友人等在國際傳播中的作用。講究國際輿論斗爭的策略和藝術,廣交朋友、團結和爭取大多數,把握國際輿論話語權,自覺維護黨和國家的尊嚴形象。

  用好國際化傳播平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用好國際化傳播平台,客觀、真實、生動報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當前,新興技術不斷涌現,推動國際化傳播平台發生深刻變革。其中,以5G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以其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等特性賦能國際化傳播平台發展,形成了全新的信息採集、處理和分發方式,為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供了良好技術支撐。同時,各國民眾的信息接收習慣日益向新興媒體、移動傳播等方面轉移,這也對用好國際化傳播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媒介技術、輿論生態、媒體格局發生的重大變化,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抓住先進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加快布局新型傳播平台,積極運用5G等信息技術開展新聞傳播實踐,持續提升媒體內容傳播效率,形成多渠道、精准化的國際傳播。加快移動端傳播平台建設,創新短視頻、微視頻、雲直播、語音播報等多元信息發布形式,吸引更多國際友人講述“我眼中的中國”,更好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研究掌握傳播平台的發展趨勢,推動傳播策略全面迭代升級,打造更多受眾喜聞樂見的沉浸式、互動式新聞產品,通過新形式、新手段、新途徑進一步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作者為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2年12月22日 07 版)

(責編:代曉靈、萬鵬)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