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學者專欄
分享

待到山花爛漫時

——毛澤東與陸游

汪建新

2022年12月09日10:44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出身於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官宦家庭,誕生於宋金交戰之時,飽嘗顛沛流離之苦,受到父親陸宰等士大夫愛國思想的熏陶,有憂國憂民之心,曾立下從軍殺敵壯志。30歲應禮部試,名列前茅,為秦檜所黜。孝宗初,賜進士出身,歷任鎮江、隆興、夔州通判。后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曾親臨南鄭抗金前線。后官至寶章閣待制。力主抗金而為投降派所阻,報國無門,其憂國憂民之激情一發於詩,雄放豪邁。陸游著有《劍南詩稿》《放翁詞》《渭南文集》等,存詩9300余首,詞130余首。毛澤東對陸游詩詞頗有研究,能背誦陸游的很多作品,常向身邊工作人員介紹陸游詩詞,還經常手書陸游作品。毛澤東的詩詞創作深受陸游影響,巧妙化用其作品,或順其意而用之,或反其意而用之,自然天成,從而達到了更高的藝術成就。

讀陸游:如遇知己

毛澤東認真讀過陸游的作品集《劍南詩稿》《渭南文集》,曾說:“讀放翁詩詞,如遇知己。”據張貽玖整理的《毛澤東評點、閱讀過的中國古典詩詞目錄》,毛澤東圈畫過陸游作品有:《烏夜啼·紈扇嬋娟素月》《南鄉子·歸夢寄吳檣》《好事近·湓口放船歸》《朝中措二首》《水龍吟·摩訶池上追游路》《鵲橋仙二首》《採桑子·寶釵樓上梳妝晚》《沁園春二首》《漁家傲·東望山陰何處是》《感皇恩·小閣倚秋空》《極相思·江頭疏雨輕煙》《雙頭蓮·華鬢星星》《訴衷情·當年萬裡覓封侯》《夜游宮·雪曉清笳亂起》《真珠帘·山村水館參差路》《釵頭鳳·紅酥手》《卜算子·詠梅》《示兒》等21首。

據中央檔案館編的《毛澤東手書選集·古詩詞卷》,毛澤東曾手書過陸游的《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訴衷情》《示兒》《鵲橋仙》。1958年成都會議時,毛澤東選編了《唐宋人寫的有關四川的一些詩和詞》,選取了陸游的《漁家傲·寄仲高》《訴衷情·當年萬裡覓封侯》《謝池春·壯歲從戎》三首詞和《劍閣道中遇微雨》《歸次漢中境上》《樓上醉書》《成都書事》《秋晚登城北門》五首詩。

毛澤東讀過的陸游作品遠不止這些。毛澤東在《毛主席詩詞十九首》上的批注中說過:“萬裡長征,遷回百折,順利少於困難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此處“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陸游的《游山西村》,但此詩就不在上述詩詞之列。

《漁家傲·寄仲高》是宋孝宗乾道六年后、淳熙二年前這幾年之間作於蜀中的贈答之作。仲高,即陸升之,字仲高,是陸游的同族兄弟。這首詞從寄語表達思鄉、懷人及自身做客飄零的情狀,語有新意,情意綿綿:

東望山陰何處是?往來一萬三千裡。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

寄語紅橋橋下水。扁舟何日尋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裡。

陸游在詞中表露出的對親人的關切之情,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深深贏得了毛澤東的喜愛,他曾數次圈畫陸游這首《漁家傲·寄仲高》。

《訴衷情·當年萬裡覓封候》是陸游懷念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一段歲月而作的一首詞。他晚年被彈劾罷官后,閑居故鄉山陰,常常在風雪之夜,孤燈之下,回首往事,夢游梁州,寫下了一系列愛國詩篇,《訴衷情·當年萬裡覓封候》是其中之一:

當年萬裡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寫這首詞時,陸游身處故地,未忘國憂,烈士暮年,雄心不已,這種高亢的政治熱情、永不衰竭的愛國情懷形成了詞作風骨凜然的崇高美。但壯志不得實現,雖然“男兒到死心如鐵”(辛棄疾《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無奈“報國欲死無戰場”(陸游《隴頭水》),這種深沉的壓抑感又形成了詞作中千回百折的悲劇情調。毛澤東曾不止一次手書過陸游的這首詞,可見他是很喜歡這首詞的。

《謝池春·壯歲從戎》是陸游老年居家,回憶南鄭幕府生活而作。當時陸游主管文書、參議一類工作,但也曾戎裝騎馬,隨軍外出宿營,並曾在野外雪地上射虎,他自認為過的是從軍生活。當年他意氣風發,滿懷“莫作世間兒女態,明年萬裡駐安西”(陸游《和高子長參議道中二絕》)的一舉收復西北失地的雄心。《謝池春·壯歲從戎》是陸游杰作: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狼烽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來多誤。

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吊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

這首詞上闋追昔,回憶駐守邊疆、保家衛國的軍旅生涯,洋溢著飛揚的青春意氣和愛國情懷﹔下闋傷今,作者渴望收復失地,但抱負無處施展,隻得寄情山水,為光陰虛度而感嘆,字裡行間充滿了失落。毛澤東還圈閱和手書過這首詞。毛澤東雖然沒有陸游那種壯志未酬身已老的悲哀,但是陸游在詞中寫出的壯歲崢嶸,的確引起了毛澤東的強烈共鳴。

《夜游宮·雪曉清笳亂起》是陸游調離南鄭,游歷到成都一帶時,為寄贈友人所作。此時的陸游雖已進入后方的巴蜀地區,但對前線的戎馬生活念念不忘,收復中原、立功報國的信念也依然堅定不移。詞曰: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裡。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裡。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詞的上闋寫夢游中的世界,所涉及的景象“關河”“雁門”“青海”,都是南宋西北邊防重地。下闋寫夢游后的感慨,夢境中的軍旅生涯逼真,而現實卻十分淒涼,形成強烈反差,令人頓生英雄陌路之慨。1959年9月的一天,毛澤東和在北大中文系讀書的邵華談論起宋詞。邵華背誦了這首詞,背到“睡覺寒燈裡”時,毛澤東指出此處的“覺”字,不應該讀 “jiào”,而應該讀成“jué”。毛澤東讓她回學校問老師這樣念對不對,還興致勃勃把這首詞手書給了邵華。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還曾把《夜游宮·雪曉清笳亂起》寫下來送給衛士張仙朋。這首詞有毛澤東的三幅墨跡。

評陸游:很了不起

陸游的詩詞流露出淳厚而又真摯的感情,處處洋溢著愛國激情。他用現實主義手法,深刻反映所處時代的社會風貌,展現了宋代詩壇“以才學為詩,以議論為詩”的時代風貌,語言流暢平易,精練自然。明代毛晉《放翁詞跋》論陸游詩詞道:“楊用修(慎)雲:‘纖麗處似淮海(秦觀),雄慨處似東坡。’予謂超爽處更似稼軒(辛棄疾)耳。”梁啟超贊揚陸游說:“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毛澤東對陸游詩詞給予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他的雄心壯志,對他的人生境遇也表示十分同情。1957年8月1日,毛澤東在《對范仲淹兩首詞的評注》中說:“詞有婉約、豪放兩派,各有興會,應當兼讀……我的興趣偏於豪放,不廢婉約。”1963年2月26日,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召集各大區第一書記談話時,說:“詩詞也是一樣,在同一朝代,如宋朝,有柳永、李清照一派,也有蘇軾、陸游一派。”所謂“蘇軾、陸游一派”,毛澤東將陸游詩詞的總體風格歸入了豪放派。事實上,陸游詩詞風格多樣,既有豪放飄逸,也有婉麗悲涼,毛澤東都很推崇。

1957年的一天,毛澤東專列的工作人員姚淑賢和愛人在天津相聚時,一起看了反映陸游愛情悲劇的戲《釵頭鳳》。回到專列上,她饒有興味地講給毛澤東聽。毛澤東問她:“這戲的名字叫什麼?”“《鳳頭釵》。”小姚還建議道:“主席,應該看看,很不錯的。”“《鳳頭釵》?”毛澤東笑了,說:“是《釵頭鳳》。這是陸游寫的一首詞:《釵頭鳳·紅酥手》。陸游是南宋一位了不起的大詩人,年輕時就立志‘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他的表妹叫唐琬,也是一位有才華重感情的婦女。他們的愛情悲劇在《齊東野語》裡有記載。”

毛澤東還曾對保健醫生徐濤說:“陸游與唐琬離異后,又相遇於沈園。那是他們情意纏綿之地,陸游的那首《釵頭鳳》就題在沈園的牆壁之上。”說著,還把《釵頭鳳》寫了下來: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毛澤東寫完后又問徐濤,知不知道唐琬回贈的那首詞。徐濤說沒有讀過。毛澤東便脫口念了《釵頭鳳·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毛澤東念完后,又說:“這首詞回贈沒有多久,唐琬就因積愁而死去。當初是陸游的母親與唐琬不和。陸游這一對夫妻,沒有得到真正的幸福,這是封建社會的悲劇。”毛澤東不僅熟知陸游愛情悲劇的情況、作品的內容,而且對其社會根源做了深刻的分析。

邵華在《言詩寄情思》一文中回憶:1959年9月,毛澤東和邵華談論宋詞時,毛澤東問邵華喜歡宋代哪位詩人。邵華說最喜歡陸游。毛澤東又問她為什麼喜歡,邵華說:“陸游的詩詞充滿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有雄渾豪放的戰斗風格。他的詩,常常表現‘鐵馬橫戈’‘氣吞殘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毛澤東對她的回答很感興趣,又問她最喜歡陸游的哪些詩詞,邵華列舉了《關山月》《書憤》《訴衷情》《夜游宮》《示兒》等名篇。

1961年,為紀念魯迅80壽辰,毛澤東寫了兩首七絕,其二寫道:“鑒湖越台名士鄉,憂忡為國痛斷腸。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鑒湖、越台是紹興名勝,以此說明紹興名人薈萃。該詩由魯迅而聯想到同屬紹興人的陸游、秋瑾。“憂忡為國痛斷腸”,是對紹興先賢愛國主義思想的高度贊揚。“劍南歌接秋風吟”,“劍南歌”,指陸游的《劍南詩稿》﹔“秋風吟”,指秋瑾《秋風曲》“秋風秋雨愁煞人”,也包括魯迅的《秋夜有感》《亥年殘秋偶作》等詩。“一例氤氳入詩囊”,是說這些愛國詩篇詩意濃郁,彌足珍貴。

陸游特別喜歡梅花,有不少詠梅之作。他常用梅花自比,最著名的當屬《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這首詠梅詞寫於韓侂冑北伐失敗后,詞人生命的最后三年。陸游因支持這次北伐,遭到諸多排擠非議。陸游原為抗金復國而支持北伐,卻落得如此結局。陸游借詠梅以自明情志。詞中的梅花孤獨清冷,又遭到風雨侵襲,但依然獨自吐著芬芳,散發著幽香。這首詞托物言志,是陸游身世的縮影,是他高潔品格的化身。當然,梅花那種孤芳自賞的情緒,無法給人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這是時代的局限。全詞通篇運用象征手法,明寫梅花,實寫作者自己。這正是作者滿腔報國壯志無處實現卻一再遭受投降勢力打壓的淒慘命運的真實寫照,也是作者寂寞愁悶而又堅強不屈、孤芳自賞的性格象征。1961年12月27日,毛澤東批示內部印刷他的《卜算子·詠梅》詞,他對附錄的陸游原詞加了注釋說明,寫道:“作者北伐主張失敗,皇帝不信任他,賣國分子打擊他,自己陷於孤立,感到蒼涼寂寞,因作此詞。”這一注釋,深刻闡明了陸游《卜算子·詠梅》一詞的情感特征及其背后的深層原因。

用陸游:試仿放翁

毛澤東還在他的詩詞創作中,化用陸游的詩詞名句,天衣無縫,猶如己出。《清平樂·會昌》“踏遍青山人未老”,化用自陸游的《漁家傲·寄仲高》“行遍天涯真老矣”,毛澤東採用了陸游詩句的句式,但含義則迥然有別。《十六字令三首》其二“倒海翻江卷巨瀾”,由陸游的《夜宿陽山磯將曉大雨北風甚勁俄頃行三百余裡遂抵雁翅浦》“倒海翻江洗殘暑”化出。《念奴嬌·昆侖》“人或為魚鱉”,從陸游《入瞿唐登白帝廟》中的“人皆化魚黿”脫化而來。《七絕·觀潮》“鐵馬從容殺敵回”,似出自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鐵馬冰河入夢來”。《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談笑凱歌還”,化用陸游《出塞四首借用秦少游韻》中“壯士凱歌歸”句意。陸游作品為毛澤東的詩詞創作提供了某些語言材料、思想材料,毛澤東或順其意而用之,或反其意而用之。

1958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廣州見到文物出版社刊印的大字本《毛澤東詩詞十九首》。他在該書的書眉上,為自己的詩詞作了批注,又寫了一段批語,其中寫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港台一帶,饕蚊尚多,西方世界,饕蚊成陣。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萬愚公,用他們自己的移山辦法,把蚊陣一掃而空,豈不偉哉!試仿陸放翁曰:人類今嫻上太空,但悲不見五洲同。愚公盡掃饕蚊日,公祭無忘告馬翁。”“試仿陸放翁”,即模仿陸游《示兒》一詩而寫。《示兒》原文是:“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是陸游臨終寫的遺囑,也是流傳千古的絕唱。陸游一生致力於抗金斗爭,一直希望能收復中原,雖然頻遇挫折,但始終初心不改,濃濃的愛國之情躍然紙上。毛澤東借用《示兒》的語言格式,通過對人類社會尚未實現世界大同理想的感慨,顯示了一位政治家要消滅全世界一切反動派的頑強斗志和對革命事業必勝的樂觀情懷,寄托了對后人的殷切期望。毛澤東的仿作是一首和體模仿詩,既要模仿原詩體,又要和原韻,寫得明快犀利,富於幽默感,較原作更深化有力。

毛澤東的這種寫法,是詩詞創作的一種特殊手法,就是以前人較有名氣的詩做基礎,顛倒、刪除、增添或者改動幾個字,將其從原詩中剝離出來,使原意更好或失去原意,變成另一種意義。這種作品叫剝體詩,也稱剝皮詩,擬古詩。因其扎根於名篇之上,極易為人們所傳誦﹔又由於它帶有游戲性質,作品別具一格,妙趣橫生。比如,曹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魯迅在《華蓋集·咬文嚼字》中,寫了一首剝皮詩:“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燼你熟了,正好辦教席!”對當年國立北京師范大學一幫學閥摧殘迫害青年的卑劣行徑表示了強烈的抗議和憤慨!此詩酣暢淋漓,令人拍案叫絕。

毛澤東不止一次寫過剝皮詩。1910年秋天,毛澤東走出韶山,就讀湖南省湘鄉縣東山高等小學堂。臨行前,他抄寫了一首詩留給父親:“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關於此詩的原作者,一說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西鄉隆盛,一說是日本的僧人月性。原詩是:“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死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毛澤東只是把“男兒”改成“孩兒”,把“死不還”改為“誓不還”,借此表達一心向學和志在四方的決心。1972年10月2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住處同周世釗談話。談到林彪時,毛澤東想起杜甫的《詠懷古跡》:“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毛澤東將其改成:“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林彪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毛澤東用其對林彪的叛國行徑進行嘲諷和批判,可謂巧合無間,妙不可言。

毛澤東十分喜愛梅花,也喜歡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但他對陸游詠梅詞中所表現出來的孤芳自賞、淒涼抑郁的情調並不認同。1961年12月,毛澤東創作出了同名詞作《卜算子·詠梅》: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清代詩人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指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毛澤東深諳舊體詩詞形式,能像蘇軾所說的“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毛澤東詞和陸游詞都是托物詠懷,但毛澤東筆下的梅花與陸游詞中那種傷寂寞、愁黃昏、怯風雨、自欣賞的梅花截然不同。毛澤東詞既有崇高壯美的意境與優美動人的意象,又富有哲理的光輝和戰斗的激情,不僅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享受,而且能使人的思想得到啟迪,情操得到熏陶,精神受到鼓舞,靈魂得到淨化,人格得到升華。毛澤東寫盡了梅花的風流標格,在古今詠梅詩詞中,堪稱典范。

陸游是我國文學史上創作特別豐富的一位詩人,其作品特色鮮明,在中國詩壇具有崇高地位。毛澤東對陸游詩詞的借鑒和吸收是多方面的,方式是多樣的,也是十分成功的。這充分說明,毛澤東詩詞的巨大成就,絕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毛澤東詩詞這棵參天大樹,深深植根於有數千年傳統的中國古典詩詞沃土之中,既有繼承,更有超越。

(來源:《黨史文苑》,2022年第11期)

(責編:代曉靈、劉圓圓)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