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2日08:18 來源: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指出,“我們真誠呼吁,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這是基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國際形勢,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重要實施路徑。深刻理解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對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的價值基礎
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全人類在價值層面的最大公約數,對於促進世界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發揮重要作用。
全人類共同價值是開展交流的“鋪路石”。相知方能相交。價值蘊含在人們的話語、觀點和主張之中。價值共識有助於拉近人們心理上的距離,對於推動不同文明、不同國家人民之間的交往和交流,增進彼此間相互理解可以發揮重要的鋪墊和鏈接作用。所謂“相知”就包含了價值層面的相近或相通。全人類共同價值代表了世界各國人民長期追求的價值理想和當下國際社會的普遍願望,有助於不同國家、民族和文明具備“共同語言”,產生價值共同體意識,進而產生對其他國家立場或政策的尊重、理解和認同。
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培育情感的“助推器”。相交方會相親。相知相親不可能在相互隔離的狀態下自動生成,不同的行為主體隻有在交往、交流的實踐中才有可能認識和了解對方,產生理念和情感上的共鳴。但要把可能變為現實,還需要價值共識的推動。沒有基本的價值共識或存在嚴重價值沖突的行為體之間是很難生成深厚情誼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可以助推各國人民之間友好感情的生成和加深。在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價值理念上形成廣泛共識,不同的國家就比較容易在外交立場和政策上相互理解和支持,產生命運與共的集體意識和同舟共濟的行為選擇。
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協調彼此關系的“潤滑劑”。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文明背景。在交往的過程中,這種差異性有時會表現為認知上的障礙、政策上的分歧、利益上的矛盾、文化上的沖突。但隻要各國都認同和堅守全人類共同價值,始終以此為價值尺度尋求應對之策,就比較容易找到化解矛盾的思路。
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的價值紐帶
中國外交的實踐証明,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有力地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相知相親。
促進了交流交往。長期以來,價值分歧始終是制約國家間交流交往的重要因素。促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交流對話,必須借助一套國際公認的價值共識。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就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改革開放后我們黨提出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進入新時代,我們黨提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有這些主張中都蘊含著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某些價值元素。正是基於和平、發展的價值追求和和平外交的實踐,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交往不斷擴大和深化,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不斷提升。全人類共同價值在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之間架起一座跨越千山萬水的心理“橋梁”,為促進交流交往提供了價值紐帶。
培育了友好情誼。“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友好情誼在互動中生成。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彰顯的就是共同發展的理念,為中非友誼奠定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后中國在巴勒斯坦問題、阿富汗問題等一系列國際熱點問題上闡明立場,體現的就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中公平、正義的理念。“一帶一路”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也是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生動體現。“一帶一路”致力於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民間交往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各類絲綢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藝術節、影視橋、研討會、智庫對話等人文合作項目百花紛呈,密切了中國與沿線地區的人員交往,在交流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促進了人們在日益頻繁的接觸中相識、相知、相親。
緩解了矛盾和沖突。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相知相親,必須面對和解決不同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全人類共同價值以開放包容的姿態面對人類文明的差異性存在,主張摒棄基於西方中心主義的“文明沖突論”和“文明優越論”,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攜手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致力於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無論是處理與發展中國家關系還是處理與發達國家關系,無論是處理相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國家間關系還是處理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國家間關系,都應秉持全人類共同價值,致力於緩和矛盾和沖突,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
筑牢各國人民相知相親的價值根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決定了人類前途終歸光明。另一方面,恃強凌弱、巧取豪奪、零和博弈等霸權霸道霸凌行徑危害深重,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於各國人民的抉擇。今日之世界迫切需要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引領,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大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提供價值遵循。長期以來,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中一直存在著不平等、不公正的現象,危害國際社會的穩定,損害國際社會中的互信關系。尤其是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在此背景下,如果沒有具有強大生命力、感召力和牽引力的價值體系,各國人民就會陷入各種形式的利益矛盾和價值沖突,實現相知相親就會困難重重。為此,中國不僅有必要在聯合國、G20峰會、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會議等各種多邊和雙邊國際舞台上唱響全人類共同價值,深刻闡明“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中所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向世界表明中國促進各國人民之間相知相親的真誠意願,而且有必要團結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全人類共同價值獲得廣泛的國際共識。
積極推動文明交流對話,為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建構價值共識。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必須積極創造各種條件,充分利用各種聯系渠道、國際合作平台和國際交流機會,推動不同形式、不同主題的文明交流對話,潛移默化地傳播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應當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更為深切地感受到,全人類共同價值凝聚了人類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是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容納了所有文明均向往和追求的價值取向,是寓於各文明千姿百態、精彩紛呈的特殊價值之中的“共通性”價值。應順應時代潮流,把握各種文明交流互鑒的大勢,重視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現實,深入推動中華文明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
推動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規則轉化,為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明確價值規范。任何一種有助於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價值觀念,都兼具價值理想和價值規范的雙重功能。價值理想表達了價值主體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而價值規范則體現為對價值主體行為的規范和約束。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不同文明的共享價值,體現著普遍適用性,具有文化規范的功能。也就是說,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價值理念不僅有可能也有必要成為文明間互動交流、文明關系協調、文明矛盾化解的基本遵循,而且理應成為不同文明自覺遵守的基本規則,在自覺遵循價值規范中實現相知相親。推動全人類共同價值規則轉化的路徑,既包括在多邊國際舞台上推動全人類共同價值融入重要國際文件或宣言,使之成為凝聚國際共識的重要載體,也包括在雙邊關系中自覺落實全人類共同價值,使之成為處理雙邊關系的重要原則﹔既包括依據全人類共同價值制定和闡明中國的外交政策,也包括在推進周邊外交、大國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的實踐中更加自覺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指導,不斷增進我國與世界各國人民間相知相親。
積極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提供價值示范。中國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提出者,也是最有力的踐行者。中國視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之魂,為弘揚和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做出了不懈努力。推動國際社會更廣泛、更自覺地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中國還需要不斷提升國際引領力,包括理念的傳播、議題的設置、規則的構建、事務的主導、組織的領導等方面的能力。應本著主動引領、積極作為的姿態,努力引導更多國家和地區與中國一道積極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在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維護國際秩序有序運轉、推動和完善全球治理、建設開放性世界經濟、促進地區安全形勢緩和、維護全球生態環境等國際議題上提出具體主張,將全人類共同價值轉化為國際性公共政策產品,為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和氛圍。
(作者:王公龍,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