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新
2022年11月18日08:24 來源:學習時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開篇部分指出:“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這是第一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政治報告中提出“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的明確要求。深刻領悟其中蘊含的歷史自信底蘊和歷史主動精神,有助於我們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歷史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
深刻領悟總結十年偉大變革所體現的歷史自信底蘊
2021年11月11日,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定歷史自信,自覺堅守理想信念。”他指出:“學習和總結黨的歷史,就要從中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咬定青山不放鬆,風雨無阻向前進。”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上強調:“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能否繼續交出優異答卷,關鍵在於有沒有堅定的歷史自信。”2022年1月11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增加歷史自信、增進團結統一、增強斗爭精神。”
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緊緊圍繞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全面分析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為適應新時代新征程而提出新要求。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自信,是在不斷把握歷史規律、汲取歷史智慧中形成的,已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內在品格和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歷史自信,意義在於為堅定“四個自信”奠定深厚的歷史底蘊,為接續奮斗提供深邃的歷史啟迪。
黨的二十大報告站位高遠、視野宏闊、總攬全局、深邃精辟、氣勢恢宏。報告通篇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獨有的歷史自信底蘊和底氣。
大會主題旗幟鮮明,貫穿始終。黨的二十大報告開篇鄭重提出大會的主題,旗幟鮮明地向黨內黨外、國內國外宣示,黨在新征程上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奮斗目標繼續前進。
偉大變革驚天動地,成就輝煌。黨的二十大報告用“極不尋常”“極不平凡”概括黨的十九大以來的五年工作,把重點放在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上。這是黨的二十大報告的一個突出亮點。強調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有利於引導全黨和全國人民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深刻認識,增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意志和斗志。
三件大事內涵深厚,彪炳史冊。黨的二十大報告概括了十年來經歷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黨的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夙願。
第二個答案擲地有聲,成效顯著。1945年7月,毛澤東以“讓人民來監督政府”回答黃炎培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疑問,史稱“窯洞對”。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兩個答案”相輔相成,充分體現了繼承性和發展性的辯証統一,為我們黨成功跳出歷史周期率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
“兩個結合”思想深邃,生機勃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第一次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個論斷寫進了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之中,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兩個結合”作了深入闡發。“兩個結合”不僅深刻揭示了我們黨過去為什麼能夠成功、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根本所在,也為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指明了方向。
必由之路引領勝利,彌足珍貴。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的“五個必由之路”,是基於新時代十年實踐經驗的理論創新成果,同黨的百年奮斗積累的“十個堅持”的歷史經驗一脈相承,是具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論斷和根本遵循。
深刻領悟擘畫未來宏偉藍圖所激揚的歷史主動精神
堅定歷史自信,是為了煥發出旺盛的歷史主動熱情,激發出承接過往、把握當下、開辟未來的行動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說明》中指出:“深入研究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增強錨定既定奮斗目標、意氣風發走向未來的勇氣和力量。”2021年12月31日,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繼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乘勢而上,砥礪前行,走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趕考之路。”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隻有勇於自我革命才能贏得歷史主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把“掌握歷史主動,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第一專題開篇,充分表明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把握歷史大勢、掌握歷史主動的政治自覺和堅定清醒。
歷史主動,是一個民族和政黨自覺順應歷史發展、尊重歷史規律,積極洞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的強烈使命擔當和不畏萬難的精神氣質。歷史自信為歷史主動奠定了信念基礎,歷史主動夯實了歷史自信的精神基石。
對百年奮斗歷史最好的致敬,是書寫新的奮斗歷史。黨的二十大報告以昂揚的歷史主動精神,全面部署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大政方針,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三個務必”語重心長,令人警醒。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兩個務必”,是對“進京趕考”的積極心態和思想准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從“兩個務必”到“三個務必”,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自警自勵的政治智慧和責任擔當,是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精神力量和實踐要求。
“六個堅持”根本遵循,持續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庄嚴歷史責任。”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六個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重大原則舉旗定向,充滿底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前途光明,任重道遠。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必須牢牢把握的五個重大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這是對黨和人民奮進歷程寶貴經驗的深刻總結,體現了堅定的歷史自信和強烈的歷史擔當,為新時代新征程指明了前進方向。
強國路徑特征鮮明,前程似錦。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進行的一切奮斗,就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報告庄嚴地向世界宣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突顯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分兩步走戰略清晰,任務具體。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設定奮斗目標時指出:“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報告從八個方面明確了未來五年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搞好這五年的發展,對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至關重要。
首要任務重點突出,措施得力。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種重大風險挑戰、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團結奮斗精神標識,催人奮進。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團結奮斗”是一個重要關鍵詞。在以往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更多強調的是努力奮斗、不懈奮斗。而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大會主題中強調團結奮斗,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團結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顯著的精神標識。在新征程上,目標的宏偉性、任務的艱巨性、形勢的復雜性要求我們持續團結奮斗,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增強志氣、骨氣、底氣,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作者系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院長、一級巡視員、教授)
相關專題 |
· 汪建新專欄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