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中國道路”開啟復興新征程

佟欣雨

2022年11月10日08:27    來源:解放軍報

這是宣言書,也是動員令。

習主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庄嚴宣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扎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新時代10年偉大變革充分証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新征程已經開啟,新藍圖已經繪就。自即日起,本版推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解碼中國式現代化”系列策劃,對話專家學者,深刻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中國特色。

●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中國共產黨作為現代化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堅定認為,中國現代化必須走自己的路。

●不閉門造車,也不邯鄲學步,有我們自己的風格,有我們自己的氣質,有我們自己的氣派,有我們自己的尊嚴。

●如果沒有經濟的發展,沒有經濟的現代化,那麼其他方面的現代化就無法保障。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凝聚著數代人的努力奮斗

記者:回顧歷史,我們國家為實現現代化進行了哪些探索?在此過程中,我們如何一步步走出中國式現代化新路?

張佔斌:自清末近代國門被打開之后,我們在曲折彷徨中開始了被動的現代化進程。從洋務運動到維新變法再到辛亥革命,無數仁人志士試圖尋找中國現代化的方案。特別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之后的一段時間,經濟上效仿西方工業化路徑,政治上照搬西方政治體制,文化上尊崇西方文明。歷史經驗和教訓表明,這種茫然失措中慌慌張張進行的現代化,是一種被動的現代化,是拋棄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這種被動的現代化,不顧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盲目照搬照抄他國做法,特別是脫離民眾的參與,就會變成邯鄲學步,隻能以失敗告終。

以大歷史的眼光來看,中國被動的現代化轉為主動的現代化是從中國共產黨誕生開始的。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中國共產黨作為現代化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堅定認為,中國現代化必須走自己的路。這是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由此來看,這種現代化就變成一種主動的現代化,而不是被動的現代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帶領人民通過武裝斗爭推翻三座大山,打開通向現代化的前進通道。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種轉變,就是實現現代化目標的一個體現。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提出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任務,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鄭重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歷史任務。四屆全國人大,周恩來同志代表黨中央重申實現“四個現代化”。

“中國式的現代化”是1979年由鄧小平同志最早概括出來的,他創造性地使用“小康社會”這個重要概念,首次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小康社會的提出,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革新。

此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探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戰略和目標。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主席庄嚴宣告,我們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習主席創造性地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重要論斷。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戰略安排。

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凝聚著數代人的努力奮斗。

記者:新時代10年,我們如何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張佔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形成完整系統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証、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習主席深刻指出,“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強調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大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戰略部署,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主席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根本遵循。

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114.4萬億元,佔全球經濟總量比重超過1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萬元。我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現行標准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我們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新時代10年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偉大變革,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增添強大力量。

把現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結合起來,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

記者:與西方國家的現代化相比,如何看待中國式現代化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張佔斌:現代化是一個世界現象,是經濟社會和文明進步的發展過程。現代化雖然起源於西方,但並不是西方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專利。以實現工業化為主要標志的現代化,二戰后已擴展到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主權獨立后國家重建的共同取向、共同主題和共同目標,也是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的顯著標志。可見,現代化具有普遍性的一面。追求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等成為許多國家現代化帶有規律性的遵循,中國也需要尊重這個基本規律。

另一方面,隨著時代和社會歷史條件變化,現代化的內涵和特征也隨之不斷拓展和深化。因此,世界上既不存在定於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現代化標准。世界各國各民族因處在不同歷史文化、歷史時期和不同社會環境下,對現代化的理解是不一致的,追求現代化的目標也有各自的特色和標准,現代化的特征和內容又是不同的。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特殊性的一面。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們要深刻把握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既要遵循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不閉門造車,海納百川、胸懷天下,廣泛吸收人類文明的成果,但也不邯鄲學步,要堅持我們自己的特點、特性、特色,有我們自己的風格,有我們自己的氣質,有我們自己的氣派,有我們自己的尊嚴,更好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事業。

把現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結合起來,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

記者:堅持走自己的路,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何重要意義?

張佔斌:歷史和事實証明,不同的國家現代化的成長路徑是不完全一樣的。如果不顧國情照搬照抄發達國家的經驗,結果可能是陷入發展困境,甚至出現社會動蕩。

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用近百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進程,時間跨度急劇壓縮,不同時期發展任務相互疊加,是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疊加發展的“並聯式”現代化。

這就對我國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特別是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緊緊把握基本國情,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戰略規劃,走符合中國自己國情、自己特點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領導為中國式現代化找到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中國式現代化探索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路徑,為中國式現代化裝上強勁有力的動力引擎,令其擁有了馳而不息的力量源泉。

有了高質量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才能走得更穩、道路更寬廣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如何理解發展對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張佔斌:發展是硬道理。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非常重要,非常振奮人心,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沒有高質量發展,一切都是空話。高質量發展包括方方面面,既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也可以擴展到其他領域。

其中,首要的是經濟發展的問題。如果沒有經濟的發展,沒有經濟的現代化,那麼其他方面的現代化就無法保障。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直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找到一條非常正確的道路。今后,我們應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此外,堅持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新發展理念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強調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對發展規律的科學總結。創新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佔據核心地位,城鄉、區域協調突出發展的整體性,綠色旨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開放要求實現互利共贏,共享致力於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逐步共同富裕。

同時,還應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強調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這是適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大戰略抉擇,是應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變化的戰略舉措,是實現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可行路徑,是統籌效率與公平、發展和安全的決策部署,是提高人民福祉的主動選擇。

總的來看,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就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推進。有了高質量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才能走得更穩、道路更寬廣。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