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天文學專業走熱帶來的啟示

熊丙奇

2022年09月14日08:13    來源:光明日報

又到一年開學季,“冷門”的天文學專業卻備受關注。過去,天文學一直被視作理想主義者的選擇,抬頭望向月亮的代價似乎就是失去地上的六便士。近幾年,隨著國家對基礎學科加大投入和更多天文空間項目建成,國內天文學人才需求進一步上升。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陳鵬飛曾撰文稱,從1999年至2020年,國內平均每年增加一所高校成立天文系,全國天文學專業本科招生數從1994年的28人增長到了2018年的208人。2018年,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在原有5個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的基礎上,增加了天文學等12個學科,讓作為基礎學科之一的天文學更加受到了重視。

從高校舉辦天文學專業,開展天文學教育的辦學趨勢看,國內天文學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目前已進入一個高速發展階段,各個高校陸續建立天文學專業。有鑒於此,不少觀察者指出,天文學這一高考報考中的傳統冷門專業將迎來走熱的機會。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基礎學科人才培養。2020年起,教育部啟動實施“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探索選拔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3年來已經招收1.8萬余人,其中就包括招生培養天文學人才。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包括天文人才的基礎學科人才培養。

我們樂見天文學專業的走熱,也因此,更有必要重申尊重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規律。高校在開設天文學專業時,有必要對現有的天文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從現實看,按照目前的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天文學專業畢業生從事天文教育、科學研究的“就業對口率”並不高,僅有約50%。據統計,天文學本科畢業生畢業去向主要為深造,有的高校高達七成,但深造的專業有相當大的比例不是天文學。雖然基礎學科專業的本科教育本來就不以就業為導向,而著重培養學生寬厚的基礎學科能力與素質,但毋庸置疑,畢業生的“對口率”不高的去向分析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專業的建設和發展。隨著更多學校建立天文學專業,這一問題值得重視。開設天文學專業的高校應根據本校的辦學定位、辦學條件對新設專業進行科學、嚴謹的論証。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我國基礎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基礎學科的興趣,以及成為基礎學科領域拔尖人才的志向。我國基礎教育學校,要重視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在課堂教學和課后社團活動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科素養、學科興趣培養。尤其在高中教育階段,應通過包括開設選修課在內的各種途徑,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學科發展前沿,既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又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與專業,確定自己的職業與事業發展方向。

這一方面需要高中扭轉“唯升學”傾向,在必修課之外,給學生提供選修課和各類探索活動,讓學生有發現、發展自己興趣的時間與空間﹔另一方面則需要大學積極參與基礎教育,例如面向高中生開設基礎學科先修課程,以此培養學生的基礎學科興趣,吸引更多學生選擇基礎學科專業。基於興趣選擇的大學和專業,對學生來說,就是屬於自己的“熱門”學校和專業。基礎學科屬於“長線專業”,隻有興趣才能讓學生擁有學好專業的內驅力。而激發學生對基礎學科的興趣,也是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關鍵所在。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

(責編:代曉靈、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