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

推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新知新覺)

胡正榮

2022年09月07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出要推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強調“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論述,對於我們維護文明多樣性、促進文明對話與合作、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具有重大理論與現實意義。

增進認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著眼各國人民共同尊嚴與福祉、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重大倡議,凝聚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反映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為推動人類進步事業增添了新的精神動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一個重要目的是促進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為此,要加深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孕育的精神資源和價值追求的認知與了解,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對價值實現路徑的探索,努力推動世界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進步。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通過文明交流互鑒增進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認同,堅持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樣的理念,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通過加強對外交流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各國的相互理解與信任。

拓展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之源。”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都是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歷史的發展、社會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都離不開文明的滋養和引領。無論哪種文明,隻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推動中華文明與各國文明美美與共、和合共生,需要不斷拓展文明交流互鑒的內容。千百年來,中外物質文明的傳播是不同國家和民族進行經濟社會交往的重要形式。以古絲綢之路為例,古城、繪畫、服飾、家具等大量考古實物和文化遺存帶有中外文明交流融合特征,見証著中國同西域各國的文化交流、貿易往來。也要看到,文明交流互鑒不僅包括文化遺產、文物瑰寶的展示、展覽,還包括文化交流機制的建立、文化交流機構的構建、文化交流活動品牌的打造等內容。面向未來,我們要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的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動,擴容增質,加大交流對話力度,不斷推動世界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進步。

創新形式。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數字傳播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對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形式、手段和路徑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數字傳播技術創造出豐富的數據儲備、智能的實時分析和便捷的對話空間,能夠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便捷的技術條件。近年來,我國同各國一道,通過數字傳播技術在文化、藝術、教育、體育等領域搭建了眾多平台,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創造了有利條件。例如,採用“科技+藝術”的呈現方式,讓更多中外文明成果登上熒屏、走向世界﹔通過增強現實(AR)技術還原我國古代書法珍藏,講述中國古人獨特的文化追求﹔通過“3D可翻閱”模式把中外美術作品背后的歷史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文明交流互鑒的諸多新形式,不斷推動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廣泛激發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面向未來,要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多主體的交往能動性,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平台所賦予的各種傳播能力,挖掘多種文化構成要素,廣泛使用多種移動終端,不斷推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7日 09 版)

(責編:代曉靈、劉圓圓)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